吴建民,一个熟悉而又难忘的名字,一位智慧可亲的长者。惊悉他突然离世,我心情非常悲痛。真想不到,一位才华横溢的大使,一位杰出的外交家,竟这样远离了我们。我有幸认识吴建民,是十年之前请他为《文明的辉煌——走进世博会历史》撰序。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吴建民时任外交学院院长,又是国际展览局主席。他这么忙,会不会接待我这个小编辑,而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我想象的。2004年6月,经安排,我如约到外交学院会见厅恭候吴院长的到来。那时系统介绍世博会的书比较缺少,正好有多年好友吴蕙静、费方红的热忱推荐,两位作者周秀琴、李近明有一本介绍世博会的书稿想出版。作者之所以对世博会感兴趣,因为他们是集邮爱好者,收集了许多世博会的明信片、邮票、纪念封,并写了一些相关介绍的文字,我感到此资料系统而又珍贵,如进一步进行深度加工、挖掘、整理,对人们了解当今世博会的主题、世界形势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我想到了吴建民。经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的推荐,我们有幸拜会了吴院长。他一点没有架子。谈起世博会,我们彼此拉近了距离,没有生疏感。吴院长侃侃而谈,眼光充满智慧的光芒。原规定一刻钟的接见,结果一小时还欲罢不能。他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让我懵懵懂懂的想法一下子明亮了许多,也把我编好这本书的愿望更加强烈更加坚定了。吴院长讲了三点,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是世界是大交流时代,高科技发展,逼着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不能孤芳自赏。要在大交流时代,看到自己的差距,才会奋起直追;二是世界是文明的产物,世博会也是文明的产物,人们看到自己的差距,才会弥补在文明方面的不足。从科技大发明到细小的生活细节改善,从工业品创新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都是文明一级一级的提升;三是世界是在发展的,进步的,你进步了,人家也在进步;你文明了,人家文明也在提升。邓小平说的“韬光养晦”是很有眼光的,我们赢得了这些年的发展期,是大好时机。是文明进步大发展大繁荣大交流的大好时机。早期我们是工业文明,现在是生态文明、环境文明、信息文明。看到这些,我们才能虚心,才能更加奋起直追。吴院长说,只要把书编写好,他会考虑撰序。吴院长高屋建瓴的话语,使我同作者一起修改这部世博会书稿,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
凝结着多人心血的《文明的辉煌——走进世博会历史》终于编成,时隔二个月,吴建民为这本书撰序的文字寄到。我满心欢喜。之后,这本书的编辑加工又数易其稿,吴建民与我们交谈,前后历经三年。那他撰的序,要不要修改,他还记得不记得?电话联系请示,经他的秘书确认不修改。
2006年6月这本书终于出版了。我好高兴啊,第一件事是先报告吴院长,并把书送去,请他签名留念。我们照例来到了外交学院会见厅,吴院长见到我们,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这本书做得很好,符合了他的期望,他说,会为这本书做宣传的。我们也高兴,没有辜负吴院长的期待。吴院长非常高兴地为我们签名留念。一年之后,2007年这本书送到了有关部门,也送到了中南海。这一年,这本书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出版;是上海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推荐书目之一;被评为上海优秀图书二等奖……
智者虽离世,但他的睿智和胸怀却依旧会带给我们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