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作的地方
王文献
  王文献

  颇为喜欢香港作家林詠琛的小说。明知道那些情节、人物,都是虚构的,且细节方面有明显破绽,但因为意境、文字、构思等的奇特,还是被深深地吸引,一本书打开之后就欲罢不能。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她写作的地点。她的很多小说,都是特地飞往日本的某个城市,在这个城市里,寻寻觅觅,凭感觉找到某个喜爱的咖啡馆,在那里耗上十天半个月,一气呵成写出来的。为什么是日本,而不是其他国家或地区,据她在《写作飞行中》一书所说,一来是因为她非常喜欢日本这个国家,二来也是因为日本的治安良好,写作途中可以放心地把电脑、手机,甚至钱包,放在咖啡馆的餐桌上,不管离开多久,都不会遗失不见。

  很想像她说的那样,找那么一间有感觉的小咖啡馆,写点字。可惜我们每次去日本,都是忙于看风景,品尝美食。写作任务是有的,但不是提早完成了,就是可以延后,不急于完工,所以也就一直没有尝试。

  很喜欢的一个女主播,也是多个杂志和报纸的专栏作者,被问及工作如此之忙,尤其需要常常飞来飞去,是如何完成繁重的专栏写作任务的。她说,很多专栏稿都是在飞机上完成的,三五个小时飞下来,两三篇专栏也写好了,下了飞机,正好把稿件发出去,什么也不耽误。这是不是现代版的倚马千言?令人艳羡。在飞机上,我好像只能阅读。

  某个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辍学写作。面临很大的生存和生活的压力,她在地铁上站着都写作,因为人多拥挤,必须一手把手机举过头顶,另一只手一个字一个字艰难地写,最多一次,居然在地铁上写了四千多字。

  想象一下那场面,真够励志的。

  最厉害的是香港的一个专栏作者,被问及在哪里写作,他说哪里都可以写作,就算是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都可以在纸上写几笔,所以一段时期,他在香港报纸上共有五个专栏,从未空窗。

  这些地方我都写不了,唯一有灵感的地方,是我自己的书房,整洁宽大的书桌,柔软舒适的椅子,而且,桌子上一定要有一杯滚烫的咖啡或茶。咖啡因简直就是灵感的代名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7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康健园
   第B09版:康健园/养生
   第B10版:康复/康健园
   第B11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B12版:互动/新民健康
吴建民的眼界
傻笑好
与杨绛先生的灯谜因缘
写作的地方
小镇小景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写作的地方 2016-06-20 2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