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阶段,骨关节等器官发育不完全,肌肉力量尚薄弱,神经协调能力差,技术动作不稳定,心理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加上运动强度过大以及缺乏热身、保护等原因,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概率最高的是软组织挫伤和皮肤擦伤,其次为韧带、肌肉拉伤、扭伤、骨折和脱臼及其他损伤。
发生运动损伤时,应该如何正确处置呢?运动伤害第一现场的处理原则是“RICE”法则,分别是四个单词的首字母——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Elevation(抬高)。
在损伤发生的急性期,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受伤部位的制动,防止其进一步受到应力刺激损伤过大,一般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很多人受伤后马上就涂药膏、擦药酒,比如红花油等,是错误的。关节扭伤、拉伤后应当首先冰敷,48小时后方可进行外用药的治疗。受伤后应保持足够长时间的休息,不能太早回归运动场,以防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受伤后如关节肿胀、瘀血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最常见的误区是不当回事儿,希望自己能养好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有时拍片骨质无异常,就认为没有问题,殊不知关节软骨、韧带、肌腱等损伤还需行核磁共振检查来确诊,因此当怀疑此类损伤时应遵医嘱行核磁共振检查。
运动损伤的疼痛虽然会很快缓解,但关节软骨、韧带等结构的损伤是很难被第一时间发现的。所以希望大家加强运动防护意识,一旦损伤则要请专业的运动医学科医生来评估病情,制定科学的康复与治疗方案,这样伤者才能得到更好的康复,自信地重返运动场。
汪滋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关节骨病科副主任) 本版图片 TP
科普活动
6月26日上午8:30,运动损伤防治讲座及咨询活动在长海医院17号楼(科技楼)二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欢迎读者参与,运动受伤者可携带相关病历资料(X线片、MRI片、CT片、化验单、肌电图等)前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