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自由平等
采访中,部分市民认为并不应该把大学按985、211来区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选对专业其实更重要!”有市民认为,对大学的评判标准不能“一刀切”,这会对学生造成误导。“985大学也有就业不好的专业,非985大学也有一流的专业。”市民称自己不会根据“名气”来选择大学。
“并不是每个省都有985大学。”有市民指出,以985、211来划分大学会造成一定的教育资源不平等。“一些省会大学也不错,但当地考生依然挤破头去北上广。”市民指出,如此循环容易造成省市之间的“两极分化”。
“大学的精神不就是自由平等么?”市民认为,从大学的办学理念上来说,应该强调平等,不应该划分三六九等。“用师资力量说话,用办学成绩说话,而不是用985、211来说话。”
没有分层必然乱套
有市民直言,给大学分层确实有必要。“如果大学都差不多,对好学生是不公平的。”市民指出,所谓“因材施教”,需要将大学按类型、师资等情况进行划分,“教育不能一锅乱炖,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去区分,不然会乱套。”
“就算取消985和211,北大清华依然是一流学校。”市民表示,985和211只是一个名称。“取消985和211,依然会有别的名称取而代之。”市民认为,取消985、211只是形式,重要的是平衡教育资源。
还有市民表示:“像上海复旦、交大,他们之所以优秀,不仅仅是因为师资强大,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历史底蕴和口碑。”市民称,所谓985、211的评判有其标准,也有历史传承,对考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何评判好大学
如果没有985和211这样的名号,市民朋友如何评判一所好大学?
“图书馆里的人不说坐满,至少要人流如织吧。”市民称,一所好的大学首先应该学习氛围浓郁。“毕竟学习才是大学的第一要务。”
“学习好才是真的好。”不少市民都赞成这样的观点。“以前有说法,高三苦一年,大学玩四年,这其实是错的。”市民坦言,自己心中的好大学应该是“师生同心,做好学术”。
也有市民描绘了自己心中的“好大学”形象:绿树成荫,有温暖、有人文、也有欢笑。
新民网记者 卞英豪 李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