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场脱欧大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这两位脱欧领军人物的政见,反倒是约翰逊的疯狂发型和法拉奇的夸张表情包。如果说前者的退出是因为被盟友背叛,难以上位,尚能理解;法拉奇辞职是为了“找回自己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要成为职业政治家”的说法,简直就是个大笑话。如果从来没有想要成为职业政治家,干嘛17年来孜孜不倦在脱欧这么严肃、重大的话题上搅动风雨?
纵观法拉奇的政治生涯,这也不是他第一次这么任性。去年大选失去议会席位后,他就曾宣布辞去独立党党魁,但三天后就又改变了心意。这回他对后悔脱欧的英国民众信誓旦旦说的“不会再次改变决定”,会是真心话吗?
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呼吁脱欧简单,可真的要脱了就得建设一个独立的英国,他们又不愿承担责任了。欧洲议会议员、奥地利人民党的卡拉斯批评说:“脱欧的导火者现在正悄悄撤离,不愿参选首相的约翰逊和辞去党魁职务的法拉奇的举动,表明了主张脱欧派的不负责任和盲目性。”
可惜,英国人摊上的不仅仅只是这两个不负责任的“搅屎棍”。主张留欧的首相卡梅伦也一样不负责任,把需要政治精英深思熟虑、谈判交涉的重要话题丢给了普通民众。
在首相任上这些年,卡梅伦最大的“贡献”就是两次公投。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运气不错,苏格兰留下了。今年的脱欧公投,也是卡梅伦开启的赌局。他当时表示,即便公投结果决定脱欧,也不会辞去首相职务。但赌输了之后,卡梅伦也“忘记”承诺,任性地撂挑子了。可是,这回背黑锅的不是他,是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得离开欧盟的英国老百姓。
当政治家得有眼光,更得有“肩胛”,玩坏了就撤的只是机会主义者。当初,面对疯狂进攻的纳粹德国,英国有丘吉尔力挽狂澜。如今,当“黄牛肩胛”的卡梅伦、约翰逊、法拉奇一个个离去,又有谁敢站出来振臂一呼呢?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