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源于日语,亦即“二维”平面世界,多指的是漫画。“三次元”就是“三维”,亦即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沉浸于“二次元”漫画世界多年的孩子们如今不少已经成年。他们把父母眼中“耽误学习的爱好”,转化成赖以为生的职业,而且还让以往勉强维生的“二次元生存”升华为可能会被上市公司收购的美好生活——理想和现实一样丰满。
在第12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 EXPO)上,原本参观展览的小观众,历经多年洗礼,一个个俨然成长为能够左右中国原创动漫发展趋势的CEO、导演、声优等等。他们是中国动漫产业迅速成长的见证者、受益者,汇聚着文化、知识顺应“万众创新”的成果。本栏目就是从他们的一个个成长故事,折射出“二次元”生存到“三次元”生活的集体进步。
怀着“人的一辈子,应该做一件不可能的事”的想法,32岁的董志凌不过创办了“有妖气”6年,就以9.04亿元——“据称是目前中国动漫史上最高价收购”被上市公司奥飞动漫并购。眼下,他在第12届中国动漫游戏博览会上转了一圈之后,就飞赴美国,为在美国寻找技术人才布局。
而他,都不会画一笔。这位毕业于同济大学信息专业的男生自谦道:“我就是一个动漫观众。”实际上,他起步于“动漫制作人”。他说,起初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在大学毕业后,这一段“没家没小,可以不照顾人,可以全力以赴的时间段,做一件在其他时间段不可能做的事,反正也输不掉什么。”2009年,在他26岁的时候,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创立了国内首个以用户体验模式为载体的互联网动漫平台“有妖气”。这个专注于推出原创漫画、动画,并且以版权开发为核心的平台,积累了海量的原创作品。
2012年,他们遇到了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组委会的关联企业:炫动卡通卫视。在炫动的助力下,从“有妖气”冒出来的《十万个冷笑话》被拍成了电影。董志凌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感受到了无以复加的动力和压力。“刚启动的时候,我期望票房在2亿至3亿。现在想想,当时真是无知者无畏。距离上映还有1年的时候,我的期望值在1亿至2亿。真的到了上映前夕,别人再问我,我回答,我也不知道票房能有多少。”这个过程,显现了国产动画电影进入院线的艰辛和不可测,“因为《十万个冷笑话》这部电影完全独一无二,没有其他先例可以类比,所以我们最终觉得任何推算都是扯淡!”最终,票房过了1亿。“这算过了60分,我也就松了一口气。”在制作《十万个冷笑话》期间,“感觉时间都凝固了,度日如年。但是也是一年活出别人的三年,还是赚的。”
董志凌所说的“不可能的事”,以及投入《十万个冷笑话》的原动力,就是“搞清楚为什么中国动漫那么不如人意”,通过把《十万个冷笑话》从漫画,改编成定时更新的网剧,直至推上大银幕成为动画电影,他得出了中肯的结论:“任何一个单方面突破都不可能推动整个产业发展。只有自己开荒,把周围配套小环境做好,加上天生乐观派,才有可能。”这个结论,与创业同理。因为《十万个冷笑话》的成功,“有妖气”的北京公司——四月星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于去年8月被奥飞动漫,以9.04亿元并购。如今,他们刚制作完新电影《镇魂街》,并依然掌握一批颇有人气的动漫作品如《馒头日记》等。回首当初,他坦言“支撑自己的是乐观、不怕被人说。”他也感谢自己在毕业时就有一个好团队,“抱团合作”是当下有志于动漫的青年人最可能成功的模式。如今,“因为对财物要求不高,所以已经财务自由了。”当下,他最大的梦想,是把“有妖气”发展成带有“超级英雄”色彩的“漫威系列”或者拥有家庭娱乐目标的“迪士尼”。 首席记者 朱光
相关链接
2012年《十万个冷笑话》动画片第一集在新浪微博发布后,3小时内转发破万;3天播放量突破1000万,漫画单日访问量突破100万人次。
2013年起步众筹,成为国内首部通过众筹成功诞生的电影。
2015年,投资为1000万元的《十万个冷笑话》,上映1天就收回成本,两周后票房破亿,口号是“40岁以上观众请在青少年陪同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