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真禅法师在僧俗各界的一致推举之下,就任玉佛寺住持,成为这所闻名中外的沪上名刹自建寺以来的第十任方丈。
从那时起,真禅法师就开始考虑如何筹集基金,全面修缮寺院。他先是将“文革”期间转移到上棉一厂仓库的法器、文物、佛经陆续取回,同时修理殿宇的门窗,整修佛像。这一年,在真禅法师的主持下,玉佛寺开始恢复僧人职称。同时,通过各种方式,请之前被迫离散的僧众回到玉佛寺来。到1981年,陆续返回的僧人已达120余人。为了更好地管理寺庙,真禅法师倡导玉佛寺渐次恢复了丛林制度,各部门、各堂口的执事制度也逐步健全起来。
真禅法师在谈到玉佛寺的管理制度时曾说:“寺庙的管理,有一套传统的丛林制度,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但是,时代在进步,现代化的民主管理制度有许多优点,我们必须吸收。所以,我们玉佛寺的管理制度,采取了传统丛林制和现代化民主管理制相结合的办法。”
1985年,真禅法师在玉佛寺进行了开坛传戒活动。这也是玉佛寺建寺以来的第一次戒期,得戒弟子60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24个省市。
在此期间,真禅法师还举行了玉佛寺全堂佛像的开光仪式,前来瞻礼的佛教信徒和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这一年10月,真禅法师又被推举为千年古刹静安寺的住持。静安寺举行了真禅法师升座典礼,寺宇整修一新,佛像也重新庄严。从此,静安寺在真禅法师的领导下,加快了修复。真禅法师对寺院的各执事说:“一座佛教寺庙,有自己的活动方式。它除了作为出家人自身修持的场所,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外,还担负着接待海内外信徒、香客和游客前来进香、瞻礼和旅游的任务。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接待国际友人、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今天的寺庙,实际上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它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同样担负着一种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要把这个任务完成得更出色,必须有一个健全的、适合于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寺庙管理制度。”真禅法师在玉佛寺和静安寺推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两座寺院不断完善、改进,越来越显示出生命力。
真禅法师还在玉佛寺以身作则,率僧众进行自身的修持,创立了良好的道风。他常常讲,作为出家人,只有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才能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众生。因此,寺院内部的重大佛事活动均由他亲自主持之外,平时他还尽量挤出时间,和僧众一起上殿做早晚功课,带头示范。
玉佛寺僧众由此理解佛教禅学的实践活动,所以特别注意寺院道风的整肃。几十年来,佛教修学活动在玉佛寺已经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成为上海佛教发展的制度基础。
十日谈
一真见禅心
莲华馨香遍海外,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