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对于剧场礼仪、购票须知,以及当下东艺首次倡导的与国际演出季接轨的“套票”购票等习惯,并没有被纳入教科书里。我们对于剧场艺术的规范,目前,似乎还真的只能依赖剧场来普及——大约是因为付了钱,才会当了真。
上海,在市民主动购票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上海能迎来送往世界各地一流演出团体的市场原因之一。演出运营方认为,缺了上海这一站,就会缺了一大块票房收入——因为这里有着全中国最乐意为剧场艺术自掏腰包的观众。近10年来,东艺、话剧中心、文化广场等剧场推出的会员制服务、演出季、半价日等理念,背后培育的其实是观众有规划、有选择地提前购票,形成有规律的“剧场消费习惯”。此次东艺的“免息分期付款”,也是尝试引导观众形成高品质剧场艺术的消费可能。剧场艺术界价格“虚高”的可能性不高,因为作品终将以现场演绎直面观众。因而,价格高通常有其道理。况且,这些高品质剧场艺术享受的单价,也就是一个轻奢款皮包的价格……
如果,我们把“一言不合就买包”的热情,转化成“一言不合就买票,进入剧场看演出”,那么,更多的国际一流演出团队将更热衷到上海来。院团、观众都双赢。
真正的演出繁荣,自然指日可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