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故事讲大道理,驻沪武警政治学院政治理论系的教员们积极探索理论传播创新,追求“理论高度、优美表达”,摒弃八股文,拒绝学术调,不断创新形式手段,把深奥的道理讲浅显,把枯燥的理论讲生动,让官兵和群众听得进、记得住、悟得透。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系先后组织了200多场宣讲报告,2多万人次听讲,场场报告气氛热烈,反响良好。
把抽象的理论“讲活了”
今年春夏之交,驻沪武警政治学院政治理论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蒋文玲,应邀为武警内蒙古总队的基层骨干作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授课辅导。由于事先蒋文玲走进基层,听官兵心声,体验官兵生活。走上讲台时,她的“课本”上已经充溢着兵的故事,兵的语言。一名老士官坦言:“蒋教授把抽象的理论‘讲活了’,我们听得进、记得住。”
“七一”前夕,静安区临汾街道党工委会议室座无虚席,由武警政治学院政治理论系配合街道党工委组织的一场党课正在进行。歌舞剧《绣红旗》,演绎出先烈对祖国和党的挚爱,微电影《大手牵小手》,讲述青年党员和贫困儿童的故事,诗歌朗诵《我是街长》,道出邻里互帮互助的真情。现场260多名听课者看得津津有味。“‘开放式党课’,形式新颖,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党课组织者、哲学教研室教员陈蕾说。
拆除现实和理论“篱笆墙”
“理论与现实是有隔阂的,而‘说故事’是打破这道‘篱笆墙’的铁锤头。”政治理论系哲学专家华建宝,一语道出多年的理论宣讲心得。
一次,教授杨瑞茹应邀去社区讲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到现场发现,听众大多是普通群众。杨瑞茹用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家常事,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翻译”成十几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讲课的两小时中,大家聚精会神,精彩处不时响起掌声。
“给群众上课,就讲党的政策和民生问题,给战士上课,就讲革命战争与强军故事;给干部上课,则更多偏向理论。”听众不同,杨瑞茹的教案也是五花八门,这是她讲课受欢迎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