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图索骥”穿行门诊楼
这个叫做“3D实景智慧医嘱”的新开发智能导医系统,进入医院范围即可通过手机WIFI连接。在页面输入当前位置,再选择院内某一目的地后,患者便可依照系统自动生成的一条导航路线前行。更便利的是,由于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患者挂号后输入就诊卡号,系统将智能地计算出依次进行就诊、检查、付费等流程的最佳路线。
一位跟着“3D导航”就诊的沈老伯,第一站是门诊4楼7号诊室,拿到医生开出的血常规、生化检查、B超、胸部CT、心电图、心超6项检查单子后,他也是“按图索骥”地穿行于门诊楼地下室、医技楼4楼等各处,一切顺顺当当。
新系统今年3月上线以来,目前仅医院虹口院区,每天平均有1500余台手机终端与这个3D导航WIFI连接,广受病家好评。
入院就能进入检查环节
患者需要住院手术,通常是等院方通知,然后去一个“入院处”窗口办理交钱、填卡等手续。到病房后,会有床位医生开出一列化验、检查单子,之后“干等”着被叫去不同地方做各种术前检查。
市一医院虹口院区此番对住院程序的优化改造,“牵一发而动全身”,动静不可谓不大:
一是所有门诊电脑上,都增加了一个“预处置医嘱”程序。但凡需要入院者,医生在开出电子入院证的同时,会提前开出这名住院患者此次入院的检查项目单。
二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专门辟出近百平方米的场地,开设一个不设“小窗口”、绿色植物环抱的出入院处置中心。接到入院通知的患者,被要求“带好证件,空腹来院”,入门后先在取号机上取号,然后静静地坐着等叫号便是。
三是出入院处置中心一侧,一溜排开了抽血、量血压、测身高体重以及心电图检查等检查项目。依照事先门诊医生开出的检查预约单,办完手续的患者一转身,就开始了住院检查。
“患者在入院第一刻就能进入检查环节,当天完成所有手术前检查,直接缩短了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日和平均住院时间。”在医务处对项目的构想中,这一打破全院上下几十年“习惯”的做法,甚至还包括了全新的“跨科调配床位”,也就是比如骨科A区要收病人却没有床位,可以就近调配到有床位的B区,所有服务由A区医生“跟进”负责。
截至6月,虹口院区出入院处置中心已接待、服务住院患者1963人次,平均住院天数同期降低约0.64天,各项检查等待时间降幅在0.65-1.11天之间,患者满意度提高5.45%。
院党委书记冯云说,在一系列具体措施中,改善医疗服务仍然是重中之重,细节服务“新菜单”还将向院前、院中、院后,向门诊和病房继续延伸。 首席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