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各调研小组执法检查表明,目前申城商品住宅小区管理成本不断上升。管理成本的不断上升与现有收费标准偏低之间存在矛盾,尤其在一些建造年代早、管理规模小的商品住宅小区,物业企业在收支难以平衡的压力下,往往通过降低用工成本来维持运营,引起业主不满后,拒付物业管理费,使得小区管理陷入恶性循环。
一分价钱一分货,物业管理如何随行就市,提升质量,化解成本难题?调研小组建议——
■ 推进收费标准与服务等级挂钩 研究物业服务质量和价格的对应机制,通过制定物业收费的指导价,推进物业企业的标准化建设。比如,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制定服务菜单,推进物业服务质价相符,改善物业收费乱象。
■ 引导物业公司加强自身建设 着力加强物业行业管理,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提高服务品质、规范服务流程、量化服务标准。强化物业企业的目标、愿景、宗旨,打造服务品牌,推进物业服务企业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共同提升。
■ 建立物业管理激励制度 通过设置激励机制,比如,评选星级管理员,推动物业公司和物业从业人员等积极性,引导高品质的物业服务供给。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物管法规”执法检查,重点涉及: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成立、换届、运作,房管部门、区(县)政府、街道(乡镇)的指导和监督职能履行情况;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管理、使用和监管情况;物业服务企业运作和行业监管情况;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相关情况,如违法搭建、群租、停车、老旧设施改造等。今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将审议执法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