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戏曲大赛
幕后故事
朱光
  音乐课上学京剧 

  美术课上画脸谱

  积累了30年的硕果,与“戏曲进上海校园”二十余载密不可分。去年7月国务院推出《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指出,要加强戏曲在学校里的通识教育,让戏曲进课堂……上海早在1989年就开始尝试把戏曲引入校园,现在部分学校已经有自己的戏曲教材了。

  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从1989年开始就是探索京剧与教育结合的首批“京剧进课堂”实验学校之一。26年来,该小学的京剧推广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从早期针对部分京剧特长生的培养,发展为目前的将京剧普及活动纳入课程。《体验京剧》就是学校根据小学生特点组织专业团队创编的教材。

  此外,学校还把课堂与京剧结合,音乐课上“唱京剧、听名段、练身段”,美术课上“画脸谱”,用丰富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京剧的学习中去。学生们还有充分的展示舞台,“月月有节”、“新年音乐会”等活动,都能看到京剧娃娃们的亮相。全校的京剧娃娃有80名,占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校长陆翠珍说:“学戏曲的孩子不会变坏,因为他们懂得忠孝义。”

  戏曲英雄出少年

  京昆选手占多数

  在此次大赛中,幼儿园、小学、初中的选手占了77%,高中生和大学生仅占23%,百强选手年纪都偏小。对于青少年戏曲“英雄出少年”的现象,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沈伟民表示这说明了我们传承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是一件好事。虽然高中和大学生出成绩的少,但是时间一旦宽裕,他们必定会重拾自己的爱好。

  在本次大赛上还有一个现象——京昆参赛选手占绝大多数。2013年市民文化节也曾举办戏曲大赛,当时沪剧成为热门,报名踊跃,决赛中其它戏曲种类只有一两场,而沪剧赛程延续了几天。今年的青少年戏曲大赛却截然相反,沪剧和其它地方戏仅一场决赛,京昆剧参赛选手超过70%,而京昆中京剧又占大头。有人担心这会影响沪剧在上海的传承。对此,沈伟民也表示无须担心:“大赛报名的戏曲种类格局也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襟怀,来自全国的新上海人在上海占了很大比例,而京剧作为国剧最能被广大市民接受,再加上近年来京昆已成为一种新时尚,被越来越多的白领喜爱,他们的喜爱也必定会影响到下一代对戏曲审美的喜好。”

  首席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45公里双桥滨江纪行
   第A05版:45公里双桥滨江纪行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康复/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保健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特刊
   第B02版:特刊
   第B03版:特刊
   第B04版:特刊
   第B05版:特刊
   第B06版:特刊
   第B07版:特刊
   第B08版:特刊
青年作家 集体创作 “谜托邦” 类型小说
戏曲大赛 幕后故事
涌现一群青少年戏曲行家
聚焦二手黑胶唱片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3戏曲大赛
幕后故事
2016-09-26 2 2016年09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