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二手货”
《现代音响》杂志主编张国樑日前指出,再过5年黑胶唱片艺术会更加普及。利好的背后,一名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有些忧虑,“市场上的二手黑胶货源良莠不齐,部分磨损严重的垃圾货却被作为二手货卖出,愚弄消费者,这在国外是没有的。”
此次会展汇聚多家音响器材和唱片公司,不乏行业翘楚。日前,会展现场,无论是音响器材经销商、业内人士,还是黑胶迷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小众领域LP市场正在国内回暖。
唱片“配”唱机
黑胶是立体声黑色赛璐珞质地的密纹唱片。在发展至今的各种音乐载体——如唱片、磁带、CD中,黑胶唱片的音质最接近原声,众多重量级演奏家、指挥家、大乐队及歌唱家等的作品,大多数以黑胶唱片作为首发材质。但黑胶在播放过程中会逐渐磨损,音质逐渐下降,这可以解读为娇气,却也成了部分人眼中的珍贵。
在此次展会上,不少音响器材品牌纷纷“亮剑”最新的黑胶唱机,Sony现场展示了PS-HX500,代理商徐继欣称,“虽然黑胶市场形势不错,但行业都在观望市场前景以及消费者的反应。”
回暖绝非复苏
张国樑强调,黑胶唱片行业目前只能说是全球回暖,绝非复苏,因为它的受众群实在太少,“国内唱片消费者中,仅5%-10%是玩黑胶的。”外媒此前报道,尽管全球唱片行业仍在下滑,但其中的黑胶唱片却逆势上扬。
英国唱片业协会(BPI)的数据显示,2015年英国的黑胶唱片销售量创下了21年来的历史新高,超过200万张黑胶被售出,同比增长64%,销售收入超过YouTube、Spotify等流媒体的广告及点播收入总和。尽管黑胶唱片的收入仍只占全英音乐行业总收入的2%,但在实体唱片整体不景气的当下,这已经是连续第八年增长。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美国,根据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的统计,2015年美国黑胶唱片的销售收入高达4.16亿美元(上一次超过4亿美元还是在1988年),黑胶唱片的总销量也大幅上涨51%,达到了920万张。
黑胶为何回潮
为何在中国、在上海,黑胶有了回潮?
黑胶迷陈岗表示,早先听CD玩器材,但接触了黑胶唱片以后便果断把CD全部处理了,因为LP音质温暖,真的像精神咖啡。张国樑做了对比,“LP的音乐质感来自它的频率区间,为15Hz-50kHz,CD的范围局限在20Hz-20kHz,自然表现力打了折扣。”
其次,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孵化器。王家锴称,一些人有了经济基础后开始追求文化的享受,也有条件在自己的大房子内辟出视听空间。“上海等内地的住房条件就比香港的要更宽敞更有优势。”
“黑社会”里并不全是“老派”,二十出头的白丁也来加盟。24日,北京23岁的王先生和朋友特地来上海逛一家圈内有名的黑胶唱片店。“听黑胶四五年了,其实是从听独立歌手开始接触的,因为他们都会出黑胶唱片,其实这些音乐我都有电子版,但还会找黑胶。这好比电子书和纸质书,忍不住收藏。”他承认,身边不少90后95后都是因为痴迷地下音乐、独立歌手,逐渐开始听黑胶。
货源“良莠不齐”
一名业内人士称,一方面国内的货源品类较少,另一方面,有二手店为了赚钱就卖磨损严重的黑胶。“有卖家去国外低价打包购进基本是垃圾货的黑胶,再高价卖出。这些店铺在模糊‘二手’的定义。”
资深粉丝陈岗则明显感到黑胶在不停涨价。“近两年来,爱好者增加明显,僧多粥少,抢货了,甚至抢到国外的eBay上。价格方面,最早一张20块,100块可以买到很好的。现在呢,七八十是基本价,花100多也是最普通的。邓丽君部分黑胶唱片都飚到上万了。” 施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