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上午凯旋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上午凯旋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上午凯旋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上午凯旋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上午凯旋
     
2016年09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迷你实验室”首放白令海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上午凯旋
董纯蕾
  本报讯 (记者 董纯蕾)对古老的海底山脉——门捷列夫海岭“初次拜访”,在世界上航行最艰难的白令海首度布放“迷你多学科实验室”——深水锚碇潜标,第一回使用空气枪震源“制造”开展地球物理考察的人工地震……经过78天、13000多海里的航行考察,今天上午,中国第七次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考, 无论内容范围还是设备水平,都堪称我国历次北极科考之最。沿着“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区域—楚科奇海台区域—北冰洋高纬海域—门捷列夫海岭海域”的既定路线,此行共完成84个海洋综合站位作业,涉及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地质、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等多个学科,收获颇丰,亮点纷呈,为北极地区环境气候等综合评价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极科学研究的国际热门领域,此次科考也取得了诸多进展。比如,首次在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西侧和门捷列夫海岭的广阔海域开展海洋观测,在形成于约8000万年前的北冰洋海底门捷列夫海岭,完成了1条综合考察断面;首次在白令海成功布放深水锚碇潜标,潜标锚系长度3800米,刷新了中国极地考察锚碇潜标布放深度纪录;在北冰洋最大海盆——加拿大海盆,布放了13个浮标组成的“我国北极考察最规则浮标列阵”,其中包括我国自主研发的冰基上层海洋剖面浮标。这些可对北冰洋实施长期观测的潜标与浮标,搭载着各种科研仪器,将为科学家们解开许多科学之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45公里双桥滨江纪行
   第A05版:45公里双桥滨江纪行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康复/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保健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特刊
   第B02版:特刊
   第B03版:特刊
   第B04版:特刊
   第B05版:特刊
   第B06版:特刊
   第B07版:特刊
   第B08版:特刊
收到了千年前发出的脉冲星信号
确保国家决策部署在沪落地见效
沪上3万人参加全民知识竞赛
“迷你实验室”首放白令海
人才“30条”新配套政策出台
新民晚报要闻A02“迷你实验室”首放白令海 2016-09-26 2 2016年09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