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七次北极科考, 无论内容范围还是设备水平,都堪称我国历次北极科考之最。沿着“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区域—楚科奇海台区域—北冰洋高纬海域—门捷列夫海岭海域”的既定路线,此行共完成84个海洋综合站位作业,涉及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地质、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等多个学科,收获颇丰,亮点纷呈,为北极地区环境气候等综合评价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极科学研究的国际热门领域,此次科考也取得了诸多进展。比如,首次在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西侧和门捷列夫海岭的广阔海域开展海洋观测,在形成于约8000万年前的北冰洋海底门捷列夫海岭,完成了1条综合考察断面;首次在白令海成功布放深水锚碇潜标,潜标锚系长度3800米,刷新了中国极地考察锚碇潜标布放深度纪录;在北冰洋最大海盆——加拿大海盆,布放了13个浮标组成的“我国北极考察最规则浮标列阵”,其中包括我国自主研发的冰基上层海洋剖面浮标。这些可对北冰洋实施长期观测的潜标与浮标,搭载着各种科研仪器,将为科学家们解开许多科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