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专家倡导长期规范管理脑中风
~~~专家倡导长期规范管理脑中风
~~~专家倡导长期规范管理脑中风
~~~专家倡导长期规范管理脑中风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卒中可防可治 预防重于抢救
专家倡导长期规范管理脑中风
凌溯
  10月29日上午,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和上海市卒中预防与救治中心联手邀请来自本市36家医院的40余名神经内科骨干医师在静安公园开展“世界卒中日——正视卒中 可防可控”义诊活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汪昕教授共同呼吁全社会高度正视卒中疾病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正视卒中疾病带给社会的沉重医疗负担、正视卒中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损失、正视卒中可能对家庭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一旦发生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其救治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而且真正有效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唯一有效的是在急救“黄金时间窗”里成功进行血管再通。由此可见预防比抢救更重要。尤其是具有卒中高危因素者一定要严控危险因素,比如控制高血压、管好胆固醇(血脂)、与烟草永诀;一旦发生了疑似卒中前期征兆症状,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谨记卒中的急救是有“黄金时间窗”的,尤其是缺血性卒中(脑梗死)一定要争取抢救时间;在卒中的后续治疗和患者出院后随访中,更要明确预防卒中没有“一针灵”,真正的“灵丹妙药”就是严格遵照医嘱,坚持药物治疗,保证治疗的规范性。

  初发病人呈年轻化趋势

  据《2015中国心血管病年报》,2003年~2014年中国脑血管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预防是扭转卒中的开端,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汪昕教授提出,预防卒中从青年期就要开始。如今,卒中的发病呈现“年轻化”,除了脑血管先天畸形等少见因素以外,一些常见的卒中危险因素,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在年轻化,这就导致了整个卒中的发病年龄前移,很多中年人成为了卒中的受害者。一旦卒中提前发生,造成的家庭和社会负担远比老年患者沉重得多。

  高复发率遭遇疾病管理瓶颈

  除了卒中发病前移外,高复发率也是目前中国卒中管理遇到的一大问题。董强教授指出,以缺血性卒中为例,根据《2015年中国卒中指南》,中国缺血性卒中的年复发率高达17.7%,意味着将近5个缺血性卒中患者从发病开始算起,在未来12个月中,还有1人可能再次发生卒中。除了继续坚持控制高危因素外,董强教授提醒,血脂管理是卒中二级预防管理的最大短板,对于已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一定要坚持服用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建议将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控制小于1.8mmol/L。另外,针对未发生过卒中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需在医生诊断后服用他汀药物以将坏胆固醇控制低于2.59mmol/L。

  三大要素考量卒中抢救质量体系

  董强教授表示,时间、技术、流程是考量卒中抢救质量体系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尤其是DNT(door to needle time),即入院至溶栓开始的时间控制在60分钟内,严格把握卒中3.5小时黄金抢救期。汪昕教授介绍,经过从政府到各级医院的大力努力,目前本市已经建设了全国领先的卒中救助体系。凌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社会/新民环球
卒中可防可治 预防重于抢救
多发性骨髓瘤从“能缓解”向“可治愈”迈进
房颤患者采用适合的疗法远离脑卒中
突发脑卒中如何院前急救
新民晚报康健园B01卒中可防可治 预防重于抢救 2016-10-31 2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