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中有一部分是瓣膜性房颤,比如二尖瓣狭窄,心房扩大,导致房颤。大部分是非瓣膜性房颤,跟人的衰老有关。在非瓣膜性房颤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与左心耳有关。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介绍,不同于我国现有的抗凝药物、射频导管消融等治疗方案,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的创新术式。它通过封堵左心耳,预防左心耳内血栓引起的血管栓塞,从而避免缺血性脑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发生。
因此,患者要了解这些治疗手段,配合医生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药物是通过干扰凝血过程中某一或某些凝血因子,延缓血液凝固时间或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射频导管消融不能代替抗栓治疗,它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窦性心率,减轻患者症状;左心耳封堵术是抗栓治疗,预防脑卒中。三者治疗目标不同。
目前全球研究最为深入,也是唯一具有长期临床试验数据和随访数据的是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PROTECT-AF试验的长期数据显示,相较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WATCHMAN降低了40%的以卒中、系统性栓塞、心血管或不明原因死亡的复合事件发生率,降低了34%的全因死亡率,降低了6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同时ASAP试验也表明,对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有禁忌的房颤患者,WATCHMAN降低了77%的卒中风险。 章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