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午11时30分,江苏省泗阳县政府食堂准时开饭,来自史集街道的王维奇、陈业瑞、刘传航等3名农民工各自端着盘子,跟县里的机关干部们一起排队打饭,然后与干部们坐在一起用餐。据报道,这个机关食堂价格实惠,午餐9元就能吃饱吃好,而且对社会无门槛开放,大大方便了附近的农民工和居民。
表面上看,政府食堂对公众开放,是一件好事——“实惠管饱味道好”。但如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消费者选择政府食堂的理由是什么?政府食堂广受欢迎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来自何处?是否具有在市场取向的餐饮企业中加以复制的可能?
毫无疑问,群众选择政府食堂,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食堂价廉物美。机关食堂都在单位内部,不需要租用门面,食堂员工由财政拨付工资;设立政府食堂的初衷是方便政府工作人员就餐,因此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说穿了,政府食堂的存在等于是变相给职工发放福利。如今这样的福利周边群众也能享受得到,当然广受欢迎。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待“政府食堂向公众开放”,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不容忽视了。泗阳县政府食堂向公众开放的消息经媒体广而告之后,未来到政府食堂就餐的人数肯定会大大超出预期,久而久之,可能出现食堂卖得越多、亏损就越多的问题。到那时,该用什么资金来填补这个无底洞?财政拨款吗?如果是,那么这是对财政资金的极大浪费,因为这只是补贴了政府食堂附近的群众而已,是新的不公平。另外账不可细算,如果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食堂都对社会开放,产生的亏损都由财政兜底的话,这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最终还是得由纳税人来买单。再说,从维护餐饮市场秩序的角度来说,政府食堂开放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搅局者。
有专家就毫不客气地指出,按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任何可能干扰市场秩序的行为,尤其是来自政府的行为,就必须受到约束,而不能在“惠民利民”的口号下,任意而为。政府公务员如果拿着纳税人的钱,在大街上,不问对象地发放福利品,如此“惠民利民”,能为之叫好吗?只有符合法律限定条件的人员,政府才能也应该给以优惠待遇,而其内容、范围和程度仍然需要符合法律的规定。
看来,对于“政府食堂向公众开放”,并不具有普适性,合法性上也很可疑,还是别急着点赞为妙。政府食堂要不要对社会开放,前提在于是否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运作。至于要不要给政府工作人员一定的餐补,那是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要补也该是补在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