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张艺谋谈电影《长城》——~~~
张艺谋谈电影《长城》——~~~
张艺谋谈电影《长城》——~~~
张艺谋谈电影《长城》——~~~
张艺谋谈电影《长城》——~~~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艺谋谈电影《长城》——
在别人“壳”中肆意张扬
张艺
■ 电影《长城》一场景
■ 张艺谋在《长城》拍摄现场
  张艺谋66岁了,66大顺,他刚上映的新作《长城》似乎也走出了以往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尽管该片的口碑两极分化,但格瓦拉上的评分,却超过了同期上映、受到无数影评人赞誉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映2天,《长城》票房以平均每天1.5亿元的速度,迅速突破了3亿元人民币大关。除了张艺谋,谁也做不到。

  有野心

  张艺谋从不讳言自己的野心,这次,他在国内一片质疑声中,联手好莱坞,做了一部自己导演生涯中耗时最长的电影。7年剧本打磨、3年项目运作,15个月的特效合成,他和来自37个国家的1300名工作人员,合力拍摄了一部80%英文对白的中国电影。毫不夸张地说,第五代中除了张艺谋,没有人可以完成这样一部作品。

  “没有一部电影是万能的,每一部电影都应有属于自己类型的评价体系,《长城》就应该被放在好莱坞大片的体系里去评价。这部电影的成王败寇全部体现在它的影院成绩上。”张艺谋明白,如果《长城》成功,那他就会尝试继续拍摄。一旦能像《哈利·波特》系列那样延续数年,孵化出一个可持续的商业IP,那就可以培养全球数以亿计的粉丝。

  张艺谋的野心,让他至今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和创作欲。用《英雄》开创大片模式,在《金陵十三钗》中首度与好莱坞一线明星合作,这次的《长城》则开启了中国与好莱坞更深层次的合拍模式。采访中,他反复提到的一句话就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这次,他的愿景是要拍一部纯中国制造的国产大片。“能像《变形金刚》一样,让全世界无数人等着看,排队看。”

  有情怀

  没人否认张艺谋诸多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文艺片也好,商业片也罢,他在视觉造型、影像结构和色彩空间元素的挖掘上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长城》尽管是受邀好莱坞的“命题作文”,但张艺谋竭力渗透其中的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却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提供了认同的快感。如用水墨渲染的饕餮来历、载人孔明灯的出现、冷兵器充满想象力的运用和体现以及火药的出现等等。张艺谋不动声色地利用好莱坞成熟的工业化体系,为自己的新作做了个商业外壳,然后在壳中肆意张扬和深植中国文化。“这确实是个有意思的故事,我从中看到了我能发挥的空间,在这空间中,很多中国文化的信息可以进来,很多中国的元素可以进来,还有很多视觉表达上的空间,所以我就同意了。”

  与外方的配合并非一帆风顺,张艺谋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去说服老外。片中有一场给人印象深刻的葬礼,兵士为送别将军,用秦腔吼出王昌龄《出塞二首》中的边塞诗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美国人认为这没必要,要拿掉。我不同意。”张艺谋认为,用这来彰显长城精神很重要。“我先保证在他们的流程体系里去完成整个作品,再在其中找空间加入中国文化、元素和精神。”

  有坚持

  转型拍商业片后,张艺谋极为迷恋“宏大”。从《满城尽带黄金甲》开始,他就特别爱通过特定的色彩、光线、构图,记录众多演员身体运动的过程。给人留下最多印象的,就是类似团体操表演的场面——没有面孔的人大面积地、模糊地、整齐划一地移动。

  张艺谋对重复镜头的坚持也令人莫名,在《长城》中,各军种在长城上的跑动、鹤军的“守城跳”、传令兵穿越人墙的镜头,他都刻意重复拉伸。有影评人认为,摄影出身的张艺谋或许是想让大家都感受到镜头中的美,这种重复“强迫”越来越明显。正是这样的坚持,才能让张艺谋在拍摄道路上顶着各方压力,一直走到今天。

  对于争议,老谋子很坦然。“我过去拍了很多文艺片,一部分观众通过那些电影开始认识我。”十几年前,他开始转型,试着拍商业类电影,招来一片骂声。“很多人说我堕落了,庸俗了,退步了。而我自己却不这么看。时代在变化,我们不要画地为牢,不要排他。”

  用“两条腿走路”,是张艺谋的坚持。对导演来说,尝试不同类型的电影,哪怕失败,也是在拓展自己的空间。李安如此,诺兰如此,任何成功的导演都如此。在张艺谋看来,正是因为自己十几年前的大胆尝试,锻炼了能力,才能碰上这次拍《长城》的机会,才有勇气接拍。

  本报记者  张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09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跨界/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扫一扫
导读
沪上又闻“响马”声
在别人“壳”中肆意张扬
多些理解和宽容
新民晚报文体汇A12在别人“壳”中肆意张扬 2016-12-18 2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