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几个研究生都是女孩子。大师姐培培是个河北姑娘,瘦瘦高高,北方文化熏陶下的尊师重道,在她身上体现得特别好;小玲子是江西孩子,一家老小的主要收入是种植莲子。她从大学起就勤工俭学自力更生,小小的肩膀很靠得住;小谐子是个小镇乖乖女,为人有点小迷糊,个性却是极好的,冷不丁冒出句感慨,总能成为大家的开心果。
培培见证了我发现癌症的全过程。手术当天她早早地来,看我平安出了手术室才走;出院那天还带来鲜花,看着我的钉子从伤口上一个个拔下来,她说老师,你真勇敢。另外两个孩子,在她们入学的第一天,我就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她们。我时常和她们说,你们有点不幸,摊上一个生病的导师。不过,这也许是另一种幸运。
我给她们上课,除了专业知识,“健商”培养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下社会从不放松对孩子智商的培养,也开始意识到情商的重要性。可是,我们似乎忽视了培养青少年的“健商”。现在的90后乃至00后大多有晚睡的习惯,轻则十一二点,重则凌晨一两点;他们不会主动喝水,常常以饮料解渴;吃饭不准时,大多吃味道浓重的加工食品而不是新鲜食物;每天对着电脑手机,不爱运动;有些因为学业或者各种烦恼,年纪轻轻白发、失眠、亚健康。今年,我去天津参加南开大学的一个博硕士论坛。一个北大的博士生,1989年出生人,已经吃了三年的安眠药,目前已经变成没有安眠药就无法入睡。听来让我十分心酸。有医生总结,为什么现在癌症越来越“眷顾”年轻人?除了压力越来越大,更因为他们从小就开始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于是,我总在课上根据文科女生的特点给她们布置“任务”。比如,我会告诉她们“久坐伤身”,让她们伏案两小时,无论如何要起来动一动、散散步。又如,我让她们买可以携带外出的水杯,每天8杯水,可以泡一些红枣、枸杞、菊花。但不要买太大的杯子,这样只会纵容“懒”病。再如,我要求她们早睡早起、规律运动。去年,培培出现了几次心脏不适、呼吸困难,检查下来没有器质性问题。我建议她中医调理之余,坚持早睡、快走和瑜伽。更重要的,我告诉她们要缓解压力。我在台湾访学期间看过一本书,名字大概是好女人更容易得癌症之类。女性天生敏感,容易被各种情绪困挠,又习惯压抑。我告诉我的研究生,你们有任何情绪上的问题,大到恋爱,小到宿舍人际关系,可以随时和我说。每次课程结束,我们几个大女生就一起去操场散步,天南海北聊见闻、聊烦恼。
很多时候,我会自觉像“祥林嫂”,总在各种场合谈自己的经历,有点“消费苦难”的味道。其实,我只想做个布道者,把我的经验教训告诉大家。因为我知道,如果在我十几岁,哪怕二十出头时就意识到健康生活的必要性,可能也不会让癌魔那么早找到我。好在我从一些渠道听到学生们对我的“健商”课的评价,她们说,没有比这更棒的知识了。
所以,我的“健商”课还要继续,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