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的,出差某地开一个全国会,一起吃饭时,“哦,你是上海人啊?呵呵,你们上海女人很嗲的。呵呵,会打扮,不会烧饭不做家务的”。
你们上海女人很嗲的。有赞许也有些许揶揄的表示。 “嗲”,是上海女人的代名词。来自五湖四海的一大群人,上海女人的识别度确实比较高,打扮入时而低调,神情淡定不张扬,语音不高也不低,即便也有翘舌音了,但永远没有后鼻音。
然而,对这个“嗲”,误解还是蛮深的,尤其,面对一大批发错“嗲”的人,还是需要正名和辩白一下的。
新华字典里解释“嗲”,是撒娇的声音和姿态。声音和姿态其实就仅仅是“嗲”的外皮而已。嗲,不仅仅是有内涵的,像任何的声音和姿态一样,也是要因地因时因人因事制发的。
且看,她,银行高管,招待着去他们家看望她生病丈夫的一大伙人,家里地板发亮,拖鞋精致,她淡妆倒茶递水果点心,一下午,先梅家坞龙井再陈年黑茶加现磨咖啡鲜牛奶,杯子是玻璃的,水果叉是不锈钢的。她嗲嗲地轻言笑语:吃呀吃呀。对跟着要去饭店晚餐的丈夫和你们说,伊现在还是最好在家里吃简单的,放心好了,我烧菜老好吃的,来,厨房间看看,我全部准备好了呀!厨房间桌面上,冷盘、热炒备料红红绿绿、整整齐齐。看得一众人心里眼睛发呆发热,她又轻轻一笑,嗲嗲说,喏,还有红酒你们吃哦,伊就委屈点,吃点苏打水,手指头就轻轻点上了老公的脑袋。
饭后,她像“高管”一样开始指挥了,小王一个人就可以了,只要帮我把桌上的东西拿到厨房间就可以了。其他人坐回到沙发上去好吗?天哪,那些茶杯是啥时候全部洗好檫干的呀。
干练、精致,包上了撒娇的声音和姿态的皮,就是嗲呀。
出身名门的杨绛,留学写书译文,摩登,嗲。战乱时期,生煤炉做饭洗衣服,弄得一脸煤灰两手冻疮,嗲嗲说,我自甘沦为了灶下婢了呢。所以,“嗲”同时还与赞美词“好”、“灵”同义,是会讲究、能将就的意思。
小鸟依偎又鸟语喳喳:我不会的呀,全部要靠你的啦之类。以为那些个就是“嗲”,不说是东施效颦,“嗲”的误操作肯定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