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是惊蛰节气。进入惊蛰后,万物复苏,微生物大量繁殖,要防止有害病菌的侵袭,上海闵行区中医医院心脑病科主治医师舒晓明建议,饮食养生为中医养生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惊蛰后,最好能够根据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当地进行一些饮食、药物的养生。惊蛰时气候仍然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哑,加之一些细菌、病毒开始活动繁殖,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因此,一些地方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舒晓明介绍,梨被人们称为“天然矿泉水”。它多汁、少渣,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葡萄糖、果酸、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膳食纤维。梨性寒味甘,具有生津止渴、利尿、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冬春季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由于梨有生津、清热作用,可减轻症状并能有效地治疗;对于经常饮酒人而言,梨含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维生素,还有解酒保肝作用。
然而,梨虽好但也有一些禁忌,有些人不宜多食。舒医生指出,由于梨性偏寒,含果酸较多,多吃会伤脾胃,故脾胃虚寒、胃酸多者应少吃;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吃梨;腹泻、血虚、畏寒、手脚发凉的患者不宜多吃梨;梨含有糖量高,糖尿病者当慎;慢性肠炎、胃寒病患者忌食生梨。梨不应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因梨味甘,微酸,性寒,而蟹味咸,性寒,具有微毒。二者皆为冷利之品,同食伤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