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健康+/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惊蛰到 吃梨润肺去燥
高媛
  高媛

  三月五日是惊蛰节气。进入惊蛰后,万物复苏,微生物大量繁殖,要防止有害病菌的侵袭,上海闵行区中医医院心脑病科主治医师舒晓明建议,饮食养生为中医养生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惊蛰后,最好能够根据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当地进行一些饮食、药物的养生。惊蛰时气候仍然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哑,加之一些细菌、病毒开始活动繁殖,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因此,一些地方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舒晓明介绍,梨被人们称为“天然矿泉水”。它多汁、少渣,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葡萄糖、果酸、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膳食纤维。梨性寒味甘,具有生津止渴、利尿、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冬春季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由于梨有生津、清热作用,可减轻症状并能有效地治疗;对于经常饮酒人而言,梨含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维生素,还有解酒保肝作用。

  然而,梨虽好但也有一些禁忌,有些人不宜多食。舒医生指出,由于梨性偏寒,含果酸较多,多吃会伤脾胃,故脾胃虚寒、胃酸多者应少吃;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吃梨;腹泻、血虚、畏寒、手脚发凉的患者不宜多吃梨;梨含有糖量高,糖尿病者当慎;慢性肠炎、胃寒病患者忌食生梨。梨不应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因梨味甘,微酸,性寒,而蟹味咸,性寒,具有微毒。二者皆为冷利之品,同食伤肠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6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3·15专版
   第A13版:3·15专版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小心春光明媚也“伤人”!
专家提醒:别把慢性肾炎当感冒
预防禽流感:拿过鸡蛋记得洗手!
专家教你学做耳朵保健操
惊蛰到 吃梨润肺去燥
玩转健康圈
本报信息
新民晚报健康+/新民健康A24惊蛰到 吃梨润肺去燥 2017-03-07 2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