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康健园/健康养生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值青春年少为何倏然病倒
周年伟
■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金标准
  12岁的肥胖儿小鹏在学校参加体育课考试,当他快速跑完50米时,却突然瘫倒在地、丧失意识,呼吸心跳都停止,紧急送往医院,经过医生心肺复苏、药物治疗,半小时后才恢复了意识。医生给他做了详细的检查,其中心脏超声显示孩子的心肌很厚,达到正常人的2倍以上,初步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各项检查完成之后,孩子的诊断明确,医生给他安装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防止再次出现心跳骤停,同时给予药物治疗。

  看上去好端端的青春少年,怎么会突然病倒?接诊小鹏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舒先红教授。她解释道,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主要特征,大多在40岁以后逐渐出现症状,主要表现有胸闷气短,劳力性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感觉头晕,心脏跳动强烈,是青少年和青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肥厚型心肌病诊断的金标准是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心超检查显示左心室壁≥15毫米,排除了其他引起心肌肥厚的原因如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等之后即可诊断。

  舒先红教授进一步介绍,肥厚型心肌病大多是由基因异常引起的。小鹏的母亲(35岁)和外婆(60岁)自述平时没有明显的心脏不适,只是偶尔有胸闷,不认为自己的心脏有问题。医院检查后发现,孩子外婆也是肥厚型心肌病,只是肥厚的程度较孩子轻,主要集中在心尖部,孩子的母亲心功能正常。筛查致病基因后发现,该家系含致病基因MYBPC3,既往已有大量临床研究报道证实该基因突变会导致肥厚型心肌病。孩子的母亲也是突变基因的携带者,但目前心脏室壁厚度正常,这主要是由于肥厚型心肌病进展缓慢,遗传性、临床表现和预后具有多样性,发病与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有关,发病高峰年龄在40岁-50岁。有鉴于此,舒先红教授认为这是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一种心肌肌小节蛋白基因突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目前研究证实20多个基因突变与它相关,发病率约为1/500。其中50%以上的患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表型呈现出多样性,且同一家族亦有很大的异质性,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将心脏超声诊断与基因筛查结合起来,可显著增强对这一类疾病的诊断效率。

  对于携带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但心肌肥厚不明显、无不适症状的人群,对策是定期体检,随访观察。平时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竞技性运动及情绪紧张,不要熬夜,作息规律。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异常表现,多在成年后引起心脏形态改变及心功能异常时才得以诊断。但对于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青少年来说,及时发现心肌肥厚,性命攸关。他们可能会因心室壁太厚而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猝死。在老年人群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厚型心肌病容易诱发血栓形成从而导致中风,因此也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加强防护。

  周年伟(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公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8版:康健园
   第A29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30版: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正值青春年少为何倏然病倒
如果身陷“网瘾”的是你的家人
癌症骨转移 不再是生命倒计时
春之韵律 五音疗疾
房颤逼近年轻人
开心果可作为糖妈妈的零食选择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健康养生A29正值青春年少为何倏然病倒 2017-04-23 2 2017年04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