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老三届/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年,我“造假”
张贤华
  造假总是不光彩的,但在那个特殊年代,很多人都在心灵幽谷处,有过这样“灵光一闪”的时候。说起来,也都有一点无奈。幸亏,我遇到了善良的人……                 上世纪60年代初,那时我刚20岁出头,作为下乡知识青年,被安排在当地的乡村小学教书。那时,粮食定量供应,又没有别的副食品,肝子里缺少油水,经常挨饿。       

  当时学校食堂用的是二两一张的饭票,3厘米见方的粉红色小纸片,上面印有“饭票”两个仿宋字。这小小的纸片太吸引人了,我常想,要是多有几张这样的纸片该多好啊!

  一天,我竟然想出了一个“好点子”,找来一块软木块,在上面刻上了“饭票”两字,又找来同样的粉红纸,黑油墨,一印,还真像,不细看分辨不出来。

  吃过午饭,我用两张假饭票买了一碗饭,没人发现,那一顿,我吃得很饱。晚饭后,我又去买,卖饭的王师傅看了看我,没吱声,仍把一碗饭递给了我。

  这天晚上,王师傅把我叫到他的宿舍,我心里一阵惊慌:难道秘密被发现了?果然,王师傅笑着问我:“你手里还有多少这样的饭票?”我的脸一下子火辣辣的,知道瞒不住了,只得如实承认:“还有……还有十几张。”王师傅说:“小伙子 ,把它撕了吧,中午我就看出来了,你用的是假饭票,不过我已用真饭票替你补上了,这件事要是张扬出去,你的书就教不成了。”末了,王师傅还送给我5市斤饭票,说:“知道你不够吃,拿着吧。”看着心地善良的王师傅,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感激、羞愧混在一起,也不知是啥滋味儿。

  这件事距现在已有50多年了,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心里总有一种深深的愧疚。     张贤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公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8版:康健园
   第A29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30版: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农缘
玩树根的乐趣
那年,我“造假”
我到中学里讲故事
新民晚报老三届/金色池塘A32那年,我“造假” 2017-04-23 2 2017年04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