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午,我和故事大王、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沙故事继承人夏友梅,来到杨思中学大礼堂,为全校师生讲故事。
那天,礼堂外寒风凛冽,并发出“呼呼”的嘶叫,使人感到寒气逼人。走上主席台,只见上千名学生和老师,整齐有序地挤坐在一起,一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文艺演出,这天讲故事,全校师生都来了。
平时我讲故事,只不过是在打谷场或仓库里,讲给几十个人听,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到这个份上,我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豁出去了,壮了下胆,放开喉咙,对着下面的人群喊叫着:“我讲的故事是‘两个圆圈圈’。”然后,用手比划了一个圆圈的动作。原本还算安静的礼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们三三两两发出叽叽喳喳的响声,有的学生用手对我指指点点,有的发出“咯咯”笑声。也难怪,自从接受再教育起,怕人家讲我表现不好,就没敢穿过好衣服。当天,我穿了件又破又脏的短棉袄,裤子打上八九个补丁,头发乱蓬蓬的,整个人显得邋里邋遢。
两个圆圈圈的故事,主要讲叙宁波老太,拿着读一年级孙子画的两个圆圈圈的地址,从乡下到上海来找儿子。遇到踏三轮车热心助人的师傅,以及人民警察的帮忙,经过一整天奔波和不懈努力,终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儿子。故事曲折离奇,扣人心弦。此时,我已忘却了自己,整个身心全都融化到情节和人物角色上。
我讲的故事,深深地打动和吸引着师生。随着故事情节的步步深入,礼堂里也悄悄地静了下来。在讲故事中,我又用洋泾浜宁波话、苏北话和山东话来衬托各个人物,引来不少欢笑声。
半个多小时过去后,故事终于讲完,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向师生们恭恭敬敬地躹了一躬,随后耳边传来阵阵掌声。没想到掌声停后,我听到有人窃窃私语:“这个讲故事的打扮,在路上碰到还以为是个叫花子。” 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