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美联航因超卖机票,以致暴力驱赶旅客,造成巨额赔款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我将此事权当饭后余兴加以聊谈,对美联航的印象自然是一地鸡毛了。可何曾料想,此类事竟轮到我的头上。
早在今年二月份,我就预定了两张六月底去伦敦的商务舱机票。哪家航空公司呢?隆重告知: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ling,简称BA。6月28日早上,我和夫人提前两个多小时到达浦东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办理登机手续,英航工作人员接过我们的护照,迅速递出一张降舱通知,同时双目低视,脸无表情却十分熟练而机械地说道:“对不起,商务舱已经满座,你们只能降舱,乘坐超级经济舱。作为补偿,每人可获得一张两百英镑的银行卡。超级经济舱第一排当中四个位置全归你们俩。票价要比经济舱贵四千多块呢。到了英国还可以拿取机票差价。”言下之意,这是一趟既舒适又占便宜的美差。我顿时蒙了,我这辈子,乘坐飞机几百次,曾经升过几次舱。降舱?!倒还是大姑娘上轿,第一回。“我们不需要什么银行卡,我们只需要乘商务舱。”我反应过来了。他抬起头:“可是你们晚了!”晚了?提前四个月订票,提前两个多小时到机场,居然被说是“晚了”!我明白了,在这个被设计了的空间里,时间是可以被任意图解的。随着这种图解,文明社会得以存在的契约精神被冠冕堂皇地肢解了。美联航在这么干,BA也在这么干。它告诉人们,契约是不可靠的,在为了商业利益而故意超卖机票面前,强者(航空公司)和弱者(乘客)之间的契约可靠性,就像高空坠落的玻璃酒杯。碎了,粉粉碎了,契约精神瓦解的碎片,竟然由创立契约精神先导者的子孙们通过逐利的发动机带给了全世界。
“我们年纪大了,买商务舱就为了减轻长途飞行的疲劳。”妻子还在力争。他终于有了婉转的语气:“你们先把票办了,等会儿到登机口,如果有位置,再替你们换回来。”这年月,能怎么忽悠就怎么忽悠。到了登机口,一个早已准备好的信封里放好了两张银行卡。信封旁边,两份印刷精美的道歉信静静地躺着,它们已等候我们夫妇多时了。它们的存在揭穿了他们“今天怎么会超卖了?这么偶然的事让你们碰上了,真对不起”的谎言。超卖已是常态化。道歉信中那华美而礼貌的语言,掩盖不了航空公司逐利的虚伪。
请君入瓮吧。此时已无需忽悠了。“我要投诉你们公司!”“当然可以,投诉是你的权利。”一位看似负责人的男人接我的口,“但是”,他双唇一撇,双眼一翻,双手一摊“没有位置了,侬哪能办呢?”我霎时感到被冷暴力了。是啊,侬哪能办呢?侬又能办啥呢?只能背着双肩包,揣着银行卡,揣着那份用礼貌辞藻包裹着的虚伪,夫妇俩到既超级又经济的地方去呆着。深呼吸一下,再一下.....如果血压憋高了,那就更晦气啦。
离伦敦还剩一小时航程,我找来了华裔空姐,询问该如何在伦敦取回机票的差价。她得知我们是被降舱的乘客后,两眼充满了歉意,纤纤地弯腰,连声地对不起。然后又拿着那封道歉信去找机长。回来后,她蹲下身子,逐字逐句讲解信中有关费用的条款,原来机票差价要回上海售票点处理,根本不能在伦敦取钱。我才明白登机口那位英航的先生又忽悠了我一把。一会儿她又送来两瓶香槟酒和进关的快速通道卡。她几次奔波,几次来回,不断地致歉,不断的慰问,仿佛要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英航失信的责任,缝合破碎的契约精神。她再次来到我们座位前,详细告知下机后如何乘站内火车,如何寻找快速通道,如何……我这几年每年都去伦敦,对希思罗机场五号航站楼很熟悉,但我十分认真地听她讲下去,我不忍心打断她的这份真诚。她的语调,她的手势,她的眼神织造出一个真诚至信的气场,许多乘客都静静地听着,感受着,体验着时下我们最需要的那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