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治疗难度高,目前临床上静脉滴注或口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只能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减药后复发,并且全身副作用较大。根据本世纪初美国的统计,天疱疮的5年死亡率是24%,而这一疾病在瑞金医院皮肤科治疗后的死亡率仅为4.3%。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既有皮肤大面积水疱和糜烂所致,也有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引发其他并发症所致。从2003年起,瑞金皮肤科采取外用激素治疗,对每一个患者量体裁衣,不再对所有患者静脉滴注或口服激素,这是瑞金皮肤科天疱疮死亡率低的重要原因。
但是,使用外用激素治疗天疱疮的机制是什么,其理论依据在哪里始终没有得到科学解释。瑞金医院潘萌教授带领的团队近日在国际皮肤病学顶级杂志《皮肤病学研究》发表了研究论文“皮肤局部T/B细胞在天疱疮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揭晓答案。该研究首次证实了导致天疱疮发生的致病性抗体并不完全来自于外周血淋巴细胞,真皮中的B细胞也可以在产生IL-17和IL-21的T细胞的辅助下分泌致病性自身抗体。这一研究结果为瑞金医院皮肤科通过外用激素,而不是静脉或口服激素治疗找到了理论依据,并为今后开发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靶点。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郑捷教授表示,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医生对其在导致疾病发生中的独立性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在皮肤淋巴瘤、银屑病等疾病的治疗中采用“针对皮肤的治疗”取得成功。潘萌教授的新近发现证明,对以往认为由于循环抗体所致的天疱疮也可以采用“针对皮肤的治疗”,这一发现对天疱疮发病机制的探讨很有意义,对其治疗理念与方法的改变影响深远,将使众多天疱疮患者从中受益。
朱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