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科创上海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2017年08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多学科交叉破解健康难题
易蓉
图 视觉中国
  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为何同一疾病不同患者会有不同表现?疾病与基因之间有何关联?科学家们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越来越达成一个共识:对疾病的探究再也无法满足“单点”认识,要在复杂的人体、复杂的基因网络中拨开云雾揭开迷津需要有更整体的系统思维。

  位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将不同学科结合,为攻克肿瘤、代谢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等多基因复杂性状疾病发展新型诊断、治疗和预防技术,近3年发表SCI论文158篇,在恶性肿瘤、单细胞分析技术、蛋白质组学等多方面取得突破进展,代谢组学平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东方哲学

  开启医学研究新篇

  “2004年,陈竺院士首次提出系统生物医学新理念,希望将东方医学中的整体观与西方医学思维结合,创新医学研究。”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韩泽广说,“当时国外兴起了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知识运用于生物学研究的风潮,但是对疾病的探究仍然习惯专注于某种疾病的本身。西方思维习惯从分子、原子等最小的结构开始逐步探究生命,而东方的哲学思想则更注重整体观和系统性,因此我们想到是否将两者结合能够摩擦出创新的火花?困扰当下国人健康的慢病成为研究的最先切入点。”

  研究院直接从临床医学中的重大科学切入,把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借鉴反向工程学原理,交叉融合多学科,整合应用高通量组学技术以及建立疾病理论模型等现代生物学方法,以个性化诊疗和药物创新为目标,探索建立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机理研究的全新理论体系和创新技术平台。研究院已被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

  各课题组

  纷纷结出累累硕果

  通过十几年探索,研究院的各课题组开始收获成果。吴强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三维DNA结构是如何由一维DNA序列所“编码”,阐明了DNA遗传信息在三维基因结构建立与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对从三维基因组角度认识各种遗传性疾病的根本病因及肿瘤发生发展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5年发表在国际自然科学领域三大期刊之一的Cell《细胞》杂志上。

  韩泽广教授团队关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功能基因组研究”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团队在肝癌样本中找到了347个突变基因,已证明其中3个在肝癌发病与转移中起决定作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利用新型大规模基因组分析技术研究肝癌转移问题,为人类攻克肝癌提供新靶点,将为肝癌诊断、预后、治疗及开发新型治疗药物奠定基础。

  “青年千人计划”的施奇惠将通常用作化学分子观察的微流控技术用于研究,利用肿瘤细胞的化学特性识别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此外,研究院开展白血病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陈竺/陈赛娟课题组,聚焦系统生物学、进化理论的敖平课题组,着重基础肿瘤研究的郭方课题组等18个课题组每年都有重大进展;集结多学科的公共平台年服务量达142万小时。

  多方支持

  互通有无碰撞灵感

  “从最早仅有几个课题组到现在包括院士、国家千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高水平研究团队,多方支持下,这条东西方思维结合的科学道路越来越清晰明朗。”韩泽广说。

  蝴蝶形的研究院大楼里,基因组等“组学”平台、信息整合与分析平台、细胞和动物疾病模型平台分布在ABCD4个区域的不同楼层,为白血病和肿瘤、代谢性(糖尿病)/神经变性疾病(老年痴呆)和中医药治疗机制寻找新型分子标志物、干预靶标和潜在治疗手段。不同学科背景和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常常在这里互通有无,碰撞灵感。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生物人工肝 三五年内可惠及患者
多学科交叉破解健康难题
新民晚报科创上海A08多学科交叉破解健康难题 2017-08-14 2 2017年08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