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告别了丹麦的天涯海角,我们登上了开往瑞典哥德堡的船。留给哥德堡的时间并不多。不过我们有法宝——一张24小时的公交通票,随意登上一辆公交车也好,一辆tram也好,就可以开始按照金角银边草肚皮的顺序了解一座城市了。没想到tram所经过的街道上还是一幢幢古老的建筑。其实有些是能看出来是新建的,但是也是仿从前的风格,整体非常协调。
转了一大圈之后在中央广场下车,回头就看到了朋友张强在奥胡斯推荐的餐厅Jensens的连锁店,想到了好吃的猪肋排,马上就迈不动步子了。老天爷似乎也猜透了俺们的心思,适时的下起了雨。这一程不用开车了,终于可以点丹麦国酒嘉士伯过过瘾了。
28日上午乘着已经熟悉了的tram直奔中央车站,得空还拍了几张照片。乘瑞典高铁SJ赴斯德哥尔摩。高铁上有WiFi,不收费,说明中国高铁想有WiFi也难也不难。
一路上的风景美得成了常态。今天幸运的是水洗的天空,蓝得醉人,更幸运的是蓝天上大团大团的白云,衬得天更蓝云更白。
从斯德哥尔摩转乘37分钟的城际列车,来到乌普萨拉小镇。这里是瑞典最早的大学,北欧最壮观的教堂所在地。走累了,寻个望得见教堂的餐馆慢慢发呆用餐,守看着夕阳里教堂的多种风采。
29日,来到斯德哥尔摩的Nybroplan渡轮码头时已是傍晚时分。晚上7点多了,天色还很亮的。从渡轮码头延伸出去,这段沿着海湾的景色,再配上夕阳的光线,大教堂、沿岸的建筑依次展开。斯德哥尔摩的建筑延续了北欧的风格,以斜面尖顶的屋顶配以庄严有序的布局,犹如林海峰老师李昌镐国手堂堂正正的序盘法大局取胜。这样的格局当然是逃不过好莱坞大片的青睐,所以虽然第一次来却不太陌生。渡轮在海湾地区绕弯,对于游客来说就太方便啦,好些人同俺们一样,不管渡轮开出多远,反正是坐回出发的码头。
渡轮开出不久岸边是游乐场,听着游人在玩过山车、高空失重、秋千等时的惨叫,回想起35年前出国在读卖的游乐场连着坐了两次过山车。真是岁月不饶人,估计是不会再做这样的尝试啦。年轻就是有本钱敢试,敢花钱找罪受。说来距第一次到欧洲也过去了18年,乃伟回归比赛的时间差不多也是这么久。有喜欢的事情,好好珍惜当下,就是珍惜好时光。
想到今天是李昌镐国手42岁的生日,上网祝福这位棋界的英雄生日快乐!
30日上午游览斯德哥尔摩老城。全是老的建筑房子,包括巷子都比较窄,脚下是巴掌大的石块路。就是这样的老城对现代人充满了吸引力。历史的厚味显现了出来。游览说明也很逗:不管什么方向,只要朝着教堂的方向走就可以。
迈出巷子,找个凳子歇歇。望着河对岸的博物馆,右侧的瑞典王宫、瑞典学院,远些歌剧院、博物馆。教堂的钟声响起,映衬着依地势而建的三角形矩形方形各个六七层楼高的小型城堡,瑞典人在建筑上一直在积累。转过街角是诺贝尔博物馆。对这位发明家我心里想表达的是低回敬仰,他设立的奖项超越了国家种族宗教,为人类的文明建立了一项标尺。
1号是回程的日子啦,下午4点15分的航班。想起个大早碰碰运气,也许还能看日出,结果早上5点多醒来发现太阳已经老高了。吃过东西,7点半到了耐看的老城。安静,常常是整条街就俺们仨人。再看看瑞典学院广场前面的雕像、鸽子,大教堂侧门的两棵钻天白杨树。皇宫的卫兵正在换岗。两天前中午来的时候还有军乐队演奏,游人如潮。清晨无人的广场上,卫兵们正步走,口令和行礼依然一丝不苟。天空云淡风轻。这些美好的事物从历史走来,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说起旅行,老伴儿包揽了做计划订住处做饭打扫洗衣导航等等工作。咦,一复盘,俺不知道都干过什么似的,此处不宜多写,略去(老伴儿注:领导开车啦,还写文章)。度假很愉快,美好,还趁机发表游记——看来很多文字工作者是容易找借口不干活的。
外甥女豆豆同行。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读书到博士,派她做旅游地的攻略和订机票船票,都干得很好,照相很多话也很多。一个理科生,却有文科生的情怀。不是豆豆,俺们可能就错过了奥胡斯大学,也不知道奥大在欧洲计算机界的高度。到了奥胡斯大学,看着如茵的草坪,才想起来奥大重视人文精神,曾经拨出经费请北岛上课两年。不是她,我们会错过爱因斯坦,波尔的研究室。每天晚上豆豆都督促俺写通稿,美其名曰:提高俺的写作水平。真是天生当老师的!
世界很精彩,与亲人一起多走走看看真是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