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备忘录,指示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就是否存在所谓“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发起调查。时值中美新一轮经济交流取得成果之际,美方却打算采取“我认为,我判断,我制裁”的单边行动,对此,我们必须要说,总统先生,这是个“馊主意”!
早在去年大选期间,特朗普就攻击过中国的贸易政策,威胁要对中国商品征收45%的关税。几百年来,用关税来打击贸易伙伴的重商主义政策,一直破坏着世界稳定。历史学家如此形容:“工业革命以前,统治者通过关税和配额限制进口,刺激国内生产、削弱竞争对手并加强全球影响,这些措施不可避免地带来短期利益,但加剧了政治紧张、领土扩张和战争”。特朗普曾在宾夕法尼亚州发表演讲,说别人偷走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多的就业机会。在他看来,所谓“几千亿美元贸易逆差”是不公平贸易做法的结果,导致美国制造商失去市场。
像传统重商主义者一样,特朗普认为限制中国商品进口,会重建所谓“公平竞争”,并由此带来美国制造业复苏。但事实将证明这种思维极端错误,美国尽管存在衰退,但工业总产值却处于历史高点,而制造业的就业处在历史低点,19世纪的美国农业就是这样,技术进步引起生产率提高,是造成美国蓝领就业机会匮乏的原因,全球化不过强化了这一基本动态,与别国无关。
况且,在全球价值链中,生产细分到全球各地,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如汽车部件、钢铁、半导体和塑料)有不少是美国出口商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这意味着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税,等于对美国出口商品征税,令美国公司失去竞争力,中国成语叫做“割股充饥”。
八年前,刚上任的奥巴马总统就拿中国轮胎“开刀”,征收35%的惩罚性关税,目的是保住区区1200个美国轮胎行业岗位,可是此后每年美国消费者要为买轮胎额外支出11亿美元,相当于为保住一个工作岗位年花费90万美元!这还不算,中国人留下的市场份额,没有被美国人填补,倒被韩国和印尼的生产商占据了,而且当美国不公正对待中国轮胎征税后,中国也对美国鸡肉产品征收关税。
坦率地讲,特朗普先生,请不要拿中国当“替罪羊”,我们是个“不怕事的主”。早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起,“敲打中国”就成了美国总统上任后的“保留节目”,不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政治家——都臆造过“中国倾销”问题,但通常没有导致严重后果,美中贸易不断增长,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势头甚至比过去更猛。美国荣鼎咨询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美国公司在华投资超过2280亿美元,是中国在美投资的数倍。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资格分庭抗礼。一份报纸曾列举作为中国王牌的航空、智能手机和教育市场,这些关键词背后的数字令人印象深刻:美国波音公司预计未来20年能从中国获得5000架飞机订单,远多于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获得的订单;苹果公司2015年在华售出6900万台iPhone手机;对美国大学而言,近33万就读的中国人构成美国高校中遥遥领先的最大外国留学生群体。更滑稽的是,特朗普想给中国征收高关税的大多是廉价低端产品,“这听起来像威胁,但从长期看,却与中国经济本已遵循的宏大计划相契合:中国不想再当‘世界工厂’,希望向现代的创新型服务经济转型,特朗普或许能成功挑起一场针对中国的贸易战,但这样做只会加速中国实现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诚如一名中国网民在论坛里的留言:“特朗普想拼命?来吧!”
1971年,中国总理周恩来曾对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提出,美国有两百年的历史,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算起,中国比美国年轻。这一见解很尖锐,因为尽管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但其经济发展一直很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如今,距离周总理与基辛格的对谈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并非是漫长的岁月,但中国业已证明了自己这个“青年”的活力和冲劲。在新兴大国中国负起全球治理的责任,提出“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倡议和理念,给世界带来发展希望、安抚西方国家对全球化的不安时,作为守成大国的美国,却越来越专注于“美国优先”。如果美国真的把和中国开打贸易战作为践行这种“傲娇”想法的途径,且不说美国占不到任何经济便宜,于国际口碑也有莫大损害。
所以,特朗普先生,无论您是要“面子”,还是要“里子”,对华贸易战都是“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