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不少历史建筑修复需要工匠身怀绝技~~~
不少历史建筑修复需要工匠身怀绝技~~~
不少历史建筑修复需要工匠身怀绝技~~~
不少历史建筑修复需要工匠身怀绝技~~~
不少历史建筑修复需要工匠身怀绝技~~~
     
2017年08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少历史建筑修复需要工匠身怀绝技
手绘大理石留住建筑“老味道”
方翔
  近日,在申城举行的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上,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工艺美术师吕继军现场表演的手绘大理石工艺,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其实上海现存历史建筑中的大理石整柱并不多,大部分是绘制或拼接的,这种工艺既可以达到很好的装饰效果,又利于再次修复。”吕继军说。

  据吕继军介绍,在他做过的众多工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上海音乐厅北进厅2层的16根仿大理石立柱,“许多人看到这些立柱首先想到的是大理石材质,事实上这些柱子当时采用的是仿真漆饰面。我们在整修的时候,漆层表面有大量裂纹,且漆膜空鼓严重,于是将立柱表面空鼓的漆膜及其内部粉刷基层全部凿除,然后用水泥砂浆修补,在立柱表面满批腻子,并用细砂纸打磨,重复多次直至表面光滑圆整,再在表面抄油并涂刷底漆,最后我采用油性颜料在立柱表面描画大理石纹路后喷涂透明面漆,并退成半亚光。”

  “我是学油画出身,平时也会注意研究观察天然的石头纹路。手绘大理石工艺整个过程说起来好像并不复杂,但在工作中如何将大理石纹路与设计师的要求及整体风格结合起来,却是非常大的考验。”吕继军说,“事实上,这项工艺在西方已经非常成熟,像卢浮宫等都有这样的手绘大理石工艺,现在我们将它运用到上海的老建筑保护上,无疑可以使建筑更加具有生命力。”

  “手绘大理石工艺只是我们公司众多建筑修复工艺中的一项。”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蕾说,“上海的历史保护建筑已经超过1000处,如何科学保护文物建筑,特别是通过传统的修缮工艺结合现代技术让建筑更加可以‘阅读’,是我们平时工作中考虑最多的。就像旧上海市立图书馆的屋顶琉璃瓦、椽子和斗拱、外墙板、彩绘壁龛、红缸砖、水磨石和孔雀门等,修复前我们不断收集翻查老照片和现存的旧设计图纸,并与图书馆尚存的遗迹反复比对,尽量还原出原貌。”

  在冯蕾看来,现在做老建筑修复的企业和工程人员并不少,但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特别像手绘大理石工艺等,一旦工艺不达标,有可能对于建筑产生不可逆的损坏,因此建议有关部门拿出相关标准,并对工匠予以考核评级,设立准入门槛,真正让老建筑通过修复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报记者 方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1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4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第A45版:旅游资讯
   第A46版:旅游资讯
   第A47版:旅游资讯
   第A48版:旅游资讯
河马“小东西”喜得二宝
奥数能否助推数学大国迈向强国
手绘大理石留住建筑“老味道”
虹口区巡查取缔 街头无证饮水机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手绘大理石留住建筑“老味道” 2017-08-15 2 2017年08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