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白不郑补
郑有慧
  郑有慧

  祖孙相伴三十八年,同属乙未,爱好相同。劫后余生的三本日记,其中一本恰是我的出生年。先祖郑逸梅先生(1895-1992年)自1912年写作始,文坛生涯八十年。特别是1980年起至1992年,以八十六高龄写至九十八岁,出版单行本27本。当天上午完成近一万字的长文《画家潘天寿》,晚上即昏迷。先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三十多年中出版书籍六十余本(1993年-2017年由家属整理出版)。先祖认为:从质的方面来讲,自己不觉得惬意,从量的方面来说,却具有相当的数字!晨抄暝写,似乎一天不动笔,就会虚掷一天时间。

  如此高龄的多产作家,古今中外寥无几人!先祖幼有异禀,四五岁起认字识字,从每天五六个到五十个字……在私塾读书七八岁时,买了《苏黄尺牍》《吴梅村词》《夜雨秋灯录》等书;继而又买《昭明文选》《古文观止》。先祖非常仰慕这些大家,把名字都抄在本子上,老师告知有专书《尚友录》,可以随时翻检。此书是按诗韵查阅,祖父一再揣摩,逐步会“平上去入”“一东二冬三江四支”,这些在同龄孩子中很少见的!继而考入苏州草桥中学。他的同窗有:顾颉刚、吴湖帆、叶圣陶、颜文樑、江红蕉、范烟桥等……

  先祖的笔墨生涯广泛,担任过报刊杂志主编,编过电影剧本,出版专著;主持校政时撰写的《黄山游记》,作为范文供学生研读。特别是在报界工作时,午夜排版时版面的空缺需要补充文字,非他莫属。“无白不郑补”“补白大王”由此而来……

  去年北方文艺出版社《郑逸梅经典文集》四本出版,书展签售读者踊跃;今年又推出《艺林散叶》也是在此经典文集系列内。这次经过重新梳理后,更便以读者阅读,签售的第二天网上已经售罄!

  此书的成型由来于“文革”期间,当时钳口结舌,被迫停笔。老人家备一小本子,把听到看到想到的,每天一一记录下来。从此日积月累,有一二万条。凡是其中带有史料性、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线索性的,编成册子,综其内容,十之七八属于文艺方面,因名为“艺林散叶”(1982年中华书局第一版)行文为一人一条,一事一条。时学界称之为“郑公体”。

  此次北方文艺出版社重新整理和修订了此书,分三个大类:知人、阅世、自道与抒怀。从写人叙事的内容分类到具体人物索引,尤其是给人带来阅读感受上的不同!更方便于目前的快阅读时代,但又不失其精华所在!

  唐人有这样一句诗:“落叶添薪仰古槐”,槐叶可充薪材,那么“艺林散叶”,或许比槐叶更有些用处吧!          丁酉初秋 郑有慧执笔于多丽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09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 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6版:亲子阅读/ 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天涯何处是仙乡
无白不郑补
原 味
忆想当年编草席
鹦鹉杜鹃
泥墙上的奖状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9无白不郑补 2017-08-27 2 2017年08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