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深秋我喜欢自驾去苏、浙、皖山里走走看看,去年绕进了安徽西南部一个百来户的自然村落。怡人的风景使我再度明白了城里人忙里偷闲走进山里的情怀,村落的贫困也让我读懂了年轻人翻山越岭走出大山的无奈。
一条小道像连绵山岭中被撕开的一道口子,引我好奇地拐了进去。小道不宽却很深,路上积水一滩一滩,烂鞋、破衫、碎玻璃、五颜六色的包装纸屑等生活垃圾被经久碾压已成为泥道的一部分,难怪有时你会发现车轮下的路是五彩的,前方的路有银光闪闪;狗慵懒地匍匐在地上,猪旁若无人般地边用鼻子拱地边前行,鸡在啄土翻地觅食,那个执拗劲儿会让你想笑,路边草丛成了垃圾收容所,被风吹起的垃圾全去了那里。
长相相似的泥墙瓦屋凌乱地分布在小路的两旁。每栋屋前有一方空地,有些人家用荆棘扎成篱笆挡风遮隐,有些种上一圈玉米围成一道绿色墙,更多人家的门前是“赤裸裸”的,一眼能望穿客堂直视北窗后的山丘。屋门两侧的泥墙上几乎都挂着金色玉米和艳红尖椒,长长一串倒有点像是一副副对联装点着门面。
村庄破旧不堪,死气沉沉,一眼望去四下看不到一个人影,不是小道上有与我同行的猪鸡鸭,你还真不敢相信这里有人迹,这里有生活。
前方终于出现一条身影,车到跟前才看清是一位小女孩,大约七八岁模样。自我介绍,说是观光者,被这里的好山秀水诱惑才拐进这个村庄,她莞尔笑笑,像是她得到了赞美那般。从谈话中,得知她和爷爷留守在家,爸爸妈妈去了上海打工。小女孩的衣着不说衣衫褴褛,也差不多到那个份儿了,但是她的眼神不迷茫,炯炯有神,她全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山里娃的坚强气息。我没有听到她对贫穷生活的一句怨言,她是那样的淡定,心里好像装着一个梦。最后我问她,你会写字吗?她点点头,从地上拾起一根树枝,弯下腰,不假思索地写下工工整整的四个大字:我爱祖国!
姑娘伸出一只手拉我进她家的客堂。客堂有20平方米左右,一角堆着农具,一张有点年头的八仙桌占据着另一个墙角,桌上瓶瓶罐罐,只留出一半桌面,显然是她和爷爷吃饭的地方。
我站在客堂中央左右回顾,没别的了呀。姑娘指了指泥墙上的奖状,我这才看到,在整座空空如也的泥墙正中央,粘着一张小小的红色奖状——张菊同学:在2016年学期,成绩显著,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发此状,以资鼓励!原来姑娘已经上学,第一年就得了个三好学生奖。在我眼里它只是薄薄的一张纸,可是在姑娘心里它是家里足以炫耀的珍贵财富,她说,她争取年年得奖,要把奖状贴满整座泥墙。这时她的爸爸妈妈就回来了,他们承诺会在山里建一所小学,她将是这所学校的第一位女教师。显然泥墙上的奖状,给姑娘带来未来的无限憧憬。
走上国道,我不敢提速,好像还行驶在那条乡村小道上,恐怕压着鸡撞伤狗,泥墙上的奖状一直在眼前晃荡,大山女儿的一片赤心,红如泥墙上的奖状。
这次远足,领略了山村自然风光,更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碰撞。
十日谈
奖状的故事
幼儿园有奖状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