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王吉衣回忆,当时他作为志愿者向导,带领同济大学云间青鸟队参赛,忽然看见一只栗红色的鸟从芦苇上方掠过,翅膀上有明显的两条黑色翼带及白点,这是栗鳽很显著的特征。可惜,因为栗鳽速度太快,没有拍下照片。
记录显示,栗鳽在上海最早记录于1917年5月17日,标本采自龙华地区,后藏于韩德博物馆。1989年,在芦潮港捕获一只,并制成标本。目前,栗鳽被列为国际濒危物种。
据了解,今年的秋季迁徙期已过半,观鸟爱好者在南汇东滩“收获颇丰”。9月28日,观鸟爱好者丁夏明发现一只铜蓝鹟(Eumyias thalassinus);9月30日,观鸟爱好者孙庆阳发现一只褐胸鹟(Muscicapa muttui);10月15日,观鸟爱好者发现一只斑胁田鸡(Porzana paykullii)。
而在上海,观鸟活动频繁举办,吸引许多人。比如由上海野鸟会发起的上海高校观鸟大赛,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11支队伍、44名同学切磋交流,6小时共记录到130种野生鸟类,最终复旦大学的“日本歌鸲”队以88种鸟类夺冠。而另一项观鸟赛事“上海市民观鸟大赛”自2006年启动,参赛队伍由10支增加到30支,参赛者涵盖各年龄段。今后,上海将形成春季举办市民观鸟大赛、秋季举办高校观鸟大赛的格局。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