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孔桥横跨在伊斯法罕市中心的扎因达鲁德河两岸,既是桥又是水坝,大多数时候,这两个功能都是摆设,这条河的枯水期比丰水期久得多。桥分两层,下层通水、上层走人。上层主桥面两旁是两人高的墙,其上开凿的门洞和清真寺的形状一样,一个挨着一个,不计其数,隔开两个就有一扇小门通往两侧的有顶外廊,亦可走人。下层的拱数量更少,状如上层,比其宽大,桥墩厚实。桥因有33个拱而得名,难得有水的时候,倒映河中,就有66个拱,加上上层的门洞,便成了有上百桥拱的一虚一实两座桥。
如果说雨季能看到一座天光云影的幻之桥,那么夜里则能看到一座光之桥。每个门洞都被一盏黄色的灯点亮,宛如一条光带架在黑夜里。小伙们三五成群,或坐在门洞里聊天,或站在一旁打闹,让人忘了身处拘谨的伊朗,却像大学校园。比起热闹的主桥面,外廊安静多了,狭长的通道几乎仅容一人,长得望不到头,每隔几步有一道低矮的拱门,被灯光照得通体金黄,漫步其间,悄无声息。宽阔的河道里没有一滴水,有些地方已经干裂,坚实的泥土里长出长长的野草。走在本该被水淹没的下层,却放了方凳,也许上面坐过的人比游过的鱼要多。躺在桥洞底下,枕着干涸的河床,手边是古老的砖石,身下是更老的土地,一个个桥拱连成一排,形成了透视,落入奇妙的隧道,远处的黑袍一闪而过,一阵虚幻的晕眩,层层下坠,不知年月。昏黄的光线里,影子放得很大,影影绰绰地摇曳着,隐约传来的歌声在夜空中缥缈。我像做了一个梦,梦里流浪到了波斯,游吟诗人般,不问来路,不求归处,晃荡在自己构建的乌托邦中,而这分明不是梦。
黑夜给了伊斯法罕人黑色的眼睛,他们用来寻找浪漫。茶馆只是一小部分男人的夜生活,更多人的美好夜晚在33孔桥。年轻人扎堆在草地上野餐、抽水烟、嬉笑玩乐,在炎热的伊朗,人们尤爱坐在露天阴凉处,树荫下、草地上,从清晨到夜半,随处可见纳凉、聚餐的人。
漫步沿岸时,遇到3个小伙子,和很多伊朗人一样,我们的友谊从对方请求合影开始。其中只有一人会说英语,是个DJ,我们一路聊天,从他口中,我认识了一个更真实的伊朗。夜深了,他们问我想不想一起唱歌、跳舞,我以为是去秘密酒吧,却带我回到33孔桥,下层桥拱已被年轻人占据了,这就是他们的夜店,没有致幻酒精、没有缭绕烟雾、没有炫目灯光,只有自娱自乐。我被他们的热情感染,更被生活态度感动,小伙呼朋唤友、浅吟低唱,在贫乏的日子里寻找快乐,黑夜的桥洞是个世外桃源,纯真的浪漫最是动人。DJ用口技模仿电子乐,唱起流行歌曲,跳起街舞。我们大笑着拍手、欢呼,好像老友,半小时前,还可能是几条平行线。桥洞底下歌声此起彼伏,人们渐渐聚过来,几个年轻人,来自万里之外的国家、有着大相径庭的背景,肤色不一、语言不通、信仰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此刻,音乐超越了一切。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终有一别,互留联系方式,然而隔着千山万水,要再联系上几乎不可能。我这里天又黑了,不知他们看到我送的中国结时,会不会想起那个短暂而美好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