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莲 曹黎静
晚期肿瘤
并不等于宣判了死刑
年过七旬的张老伯此前一直腹痛,反复恶心、呕吐,不能正常进食,前往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晚期胃癌,已经转移至腹腔,失去了手术机会,同时老伯也无法承受全身化疗,摆在他面前的难道真的只剩下死亡这一条路了吗?
陈石伟坦言,由于目前检查手段所限,大部分的恶性肿瘤患者一旦确诊就已为中晚期,此时瘤体迅速生长,并迅速向人体血运丰富的器官转移。而传统放化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身体健康细胞同时带来伤害,降低人体免疫力,毒副作用大,肿瘤患者到了中晚期,器官衰竭身体虚弱,更加不能适应这些“摧残性”治疗手段。因此,传统观念中,癌症患者到了晚期,特别是出现转移时,便没有治愈的可能。
堵住血管
饿死、毒死肿瘤细胞
据了解,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既霸道又娇气,因为它们增殖快,所以它们对营养的需求更多,非常怕饿。陈石伟说,由于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其所需的营养养分和血流量也较多,所以恶性肿瘤往往血供比较丰富。肿瘤细胞就像修路一样,会长出一些异常的血管,来运输更多的养分。
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为了疏通血管,肿瘤介入治疗恰恰相反,是为了把血管堵起来,“饿死”或“毒死”癌细胞。在陈石伟看来,恶性肿瘤也是生命组织,也需要养分,通过堵住癌细胞吃饭的“嘴”,就能“饿死”癌细胞。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来说,介入技术直达肿瘤根部,封堵血管,终止肿瘤营养供应,肿瘤便会逐渐萎缩,患者生存期便可得到有效延长。
“我们可以通过微细导管,从外周动脉直至为肿瘤提供血供的动脉,注入抗肿瘤药物,然后堵塞肿瘤的血管,既断掉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又给予其化疗药物作用。这样一来,肿瘤细胞缺少营养,就会被‘饿死’了。”
据悉,目前,动脉灌注化疗已应用到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比如中晚期胃癌患者常出现腹水,生活质量差,如果用全身化疗可能情况会变得更差,而采用动脉灌注化疗,无疑为大多数失去外科手术机会,以及拒绝外科手术的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疏通梗阻
使患者免受“造瘘”之苦
75岁的孙阿婆自一年前被诊断为结肠癌肝转移至今,已经接受了10次化疗。起初,病情还控制得相对稳定,但前不久,老人的病情突然恶化,由于近一周没有排便、排气,腹胀如鼓,甚至出现了血压低、心跳加快的情况。家人急忙将老人送往医院,经检查发现,阿婆为结肠癌所致肠梗阻。
据了解,出现肠梗阻,特别是急性肠梗阻,病人往往会腹痛难忍,此时若不及时处理易造成肠道坏死穿孔,最终细菌及其代谢毒素部分渗入到腹腔和血液中,引发腹膜炎和毒血症,病人会因此进入中毒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但老年人的肠梗阻症状多不典型,以不完全性肠梗阻多见,腹胀为最常见的症状,或有间歇性隐痛,或绞痛时断时续,大便量少,通而不畅,次数增多。因老年人的敏感性较差,且常常忍耐轻微不适症状,容易忽视早期肠梗阻的征兆,出现便秘又往往自行购买通便药物服用,从而贻误治疗时机。
陈石伟介绍,近年来,老年结、直肠癌引发急性肠梗阻发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以往多是采取手术治疗,往往需要进行临时或者永久性的“造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恶性肠梗阻的治疗也由单一手术模式向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转变,而肠道介入支架联合微创手术就是其中一项主要治疗方式。“‘肠道支架’与造瘘不同,没有什么明显创伤,患者无需肠子上挨一刀‘造瘘’,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做了一次肠镜检查。”
通常而言,只需将一根导丝穿过堵点,相当于在“山体”中打了一条隧道,消化道里原本所积聚的液体和气体便可得以流通。在吸出了积液后,患者的肚子一下子就会瘪了,生命体征也会随之逐步恢复正常。接下来,再导入网状自膨支架,撑开肿瘤所致梗阻的肠管,使固体物质也能通过,便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疏导”。
这样一来,等两周后,由梗阻引起的肠壁水肿消除了,医生也就可以一次性开刀解决肿瘤问题,不必像以前那样先造瘘、再切除肿瘤,让病人受二次手术之苦。
■专家简介
乔德林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介入科主任
国际肝胆胰学会亚洲分会上海肝胆胰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临床擅长原发性肝癌、胆道梗阻、消化道梗阻、气管狭窄等的介入治疗。
陈石伟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介入科副主任
国际肝胆胰学会亚洲分会上海肝胆胰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恶性肿瘤的血管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栓塞治,咯血,消化道出血,产科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等。
朱庆云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介入质控专家组成员
擅长消化道梗阻的介入治疗,如结肠,胆道,食道,胃恶性梗阻的支架治疗,胆总管结石的ERCP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门静脉介入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