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钢特钢的研制人员来说,紧贴国家战略,为国家重大装备、工程及时研制新材料,是他们的使命和责任。过去,我国很多产业的核心材料都依靠进口,长期受制于人。宝钢特钢研制人员矢志不渝、埋头苦干,努力改变这一局面。
造出“纸片”钢
LNG船是在零下163摄氏度低温下运输液化气的专用船舶,是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LNG船最核心的材料——殷瓦合金,全世界只有一家国外企业可以生产。
殷瓦合金厚度仅为0.7毫米,一公斤售价要十几欧元。一艘LNG船殷瓦合金消耗量,折合人民币约五六千万元。实现国产化有望打破由国外公司垄断供货的局面,大幅度降低建造成本。宝钢特钢有限公司科技部部长华文杰介绍,殷瓦钢的厚度薄如一张纸,如果钢板质量出现问题,导致液化天然气外泄,后果不堪设想。责任重大,又无任何经验可循。“一炉材料的成本就是几百万元,一丁点错误就有可能导致这几百万元打水漂。由于相关技术封锁,所有的工艺参数、技术规范、核心机理,都需要一点一滴摸索和积累。”
要获得供货能力,必须获得拥有薄膜型造船技术专利的法国GTT公司的认证。“当时,法国专家多次到公司来考察,用严苛的标准去衡量我们的研制水平,最终对我们竖起大拇指。”
上海搭舞台
“C919首飞收放起落架时,一定要看一看,它用的是宝钢的超高强钢。”为了让材料随C919飞机一起飞上蓝天,宝钢特钢的研制人员自我革新,梳理生产、管理、工艺、技术等所有环节,刻苦攻关,最终顺利将自主研发的超高强度钢装上C919飞机。
C919起落架的一星半点的钢,却为宝钢打开通往民用航空的一扇窗。“目前,我们已成为欧洲最大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供应商。”华文杰说,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只有突破核心技术,才能实现先进高端材料的自主供给。”
在宝钢特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赵欣看来,材料研发很苦,因为试错成本很高,应用落地困难。做材料研发也很幸福,因为国家高端装备的发展,让工程师们有了用武之地。“上海正在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航天、造船、大飞机以及核电装备等都在上海有重大布局,这为高端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应用舞台。作为材料学的一名研发工程师,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赵欣表示,学习十九大精神,关键在于真学深悟,精心钻研。研制团队将努力攀登高峰,实现更多高端材料的国产化。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