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搭起麋鹿回归的桥梁
朱锦川
  ◆ 朱锦川

  一走进周尔鎏先生家,就见他戴着时髦的鸭舌帽,蓝条纹衬衫整洁笔挺,端坐在沙发里,已是整齐利落地在等候我。年近九十岁的周尔鎏先生,谈话时神态蔼然,不时向女儿求证一些久远的往事。

  从三十几岁开始从事外交工作,受周恩来总理亲炙,并多次跟随总理出访的步伐亦步亦趋开展外交工作,到后来独当一面担任驻英国文化参赞——周尔鎏,这位称呼总理为“七爸”的总理的侄子,念念不忘的是:“我在外交工作中,如果说取得过一点成绩,那一定离不开七爸对我的言传身教。他的大国政治家风范,他外交工作勤勉细致的作风,他始终以祖国利益为第一位的精神,是我工作时时刻不敢忘记的。”

  一旁的女儿周蓉补充说:“听我爸爸讲,总理有次在他出访非洲时特别关照,即使是大巴的驾驶员,也一定要处理好关系,因为驾驶员经常是处理各种应急状况的第一人……总理经常会有这样非常具体的交代,细致得不得了。”

  得到过英国女王的接见,与菲利普亲王多次见面,是当代著名小提琴大师梅纽因的座上宾,即将离任时大使馆宾客盈门,近十位市长亲临送行,远超文化参赞应有的饯行规格……在1980到1985年担任驻英文化参赞期间的诸多重大的外交事例中,周尔鎏先生最愿意回忆的,是沟通亲王引归麋鹿等几桩大事。

  麋鹿:中国特有物种

  麋鹿本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但它的学名却是“大卫鹿”;它曾在中国生活了数百万年,却在20世纪初的故土难觅其踪;直至上世纪80年代,它才远渡重洋,重返故乡。

  麋鹿的返乡之路,正是周尔鎏先生与菲利普亲王亲手铺就的。

  “亲王是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会长,非常关心野生动物,是这方面的专家,知道麋鹿是原生于中国的动物。他与我聊天时说起麋鹿的话题……后来非常郑重地向我表达了要让从中国来到英国的麋鹿重新回到中国的愿望……文化涉及的面本来就很广,动物的事当然也可以包括吧。而且我一直觉得,只要是对国家重要的、有利的事情,哪怕看起来不那么‘分内事’,我也一定会积极地去干。”

  话还得从周尔鎏刚担任文化参赞时说起。

  当时,新赴任的大使向女王递交国书,周尔鎏等诸位参赞随同前往。大使与女王握手寒暄,“女王与大使、政务参赞、文化参赞——也就是我一一握手,那天女王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也在现场。介绍过后,我向女王背后走去准备离场。”不料在听说周尔鎏是文化参赞后,女王特地转过身来向他说:“我刚刚看了在伦敦举办的中国文物展,印象非常深刻……”一番交谈后,周尔鎏不久便接到了亲王办公室的电话,说亲王要与他见面。“见亲王当然得有礼物。我便从老使馆地下室的藏品里挑东西——礼物得代表中国文化呀。”最后,一个中国彩瓷花瓶被带到菲利普亲王面前,“我还是蛮会挑东西的,挺有审美眼光。这花瓶高雅而充满中国符号。我结合这个花瓶说了很多关于中国历史的话题,又猜测这是明清的花瓶……总之内容很中国很文化,也算是‘文化输出’喽!”谈及往事,周尔鎏非常幽默。亲王后来多次与他见面:“可能我这个人不太一样吧,眼界也宽,兴趣也广,什么话题都能聊,跟什么人都能交上朋友。亲王对我也比较尊重。”于是,在知道了麋鹿的事情之后,他便心心念念要促成“麋鹿返乡”。其实,让亲王想不到的是,周尔鎏青年时曾经念过“国立高级农业学校”的畜牧专业,对动物颇多了解,深有感情,且觉得这是于国有利的事,“无论如何我都要做成功。再说,有亲王支持,那还不好办?”

  神奇物种回到故乡

  本以为这桩美事一定会得到国内各方助力,谁知,在接洽了国内的多个部门之后,“他们互相推诿扯皮,实在教我头疼”。碰了壁,周尔鎏偏不信邪,他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努力与耐心。“每逢有国内人来,或我短期回国,总是想方设法来促成此事。”这个人终于等来了,“是当时的北京市建筑局局长,同样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对麋鹿返乡的事极其热心。经过这个朋友和我的多方奔走,总算看见了曙光”。

  寒暑几易,在周尔鎏回国的1985年,麋鹿返乡一事才终于尘埃落定。

  或许有人会问,不就是一种动物嘛,至于大费周章做什么“返乡”文章?在英国不还是一样吗?

  原来,麋鹿本是中国独有的物种,且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古籍中的麋鹿便不绝于书。《孟子》记载:“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然而商周以后,这一物种却迅速衰落。

  到清朝年间,中国仅剩一群约两三百只的麋鹿。1865年秋季,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大卫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无意中发现了麋鹿。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得到麋鹿标本,将这个新种命名为“大卫鹿”,各国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各种手段,弄走几十头麋鹿,饲养在各国动物园中。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据周尔鎏回忆并查证资料:“1956年和1973年,北京动物园分别得到了一对和两对麋鹿,不过没有活下来。”原来,因繁殖障碍和环境不适,麋鹿在中国一直未能复兴种群。

  时间来到1985年。经过周尔鎏与菲利普亲王的不断沟通协调,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努力下,英国政府决定,伦敦5家动物园向中国无偿提供麋鹿。1985年8月,22头麋鹿被用飞机从英国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原皇家猎苑。历经劫波,这一神奇物种终于重新回到了它在中国最后消失的地方。

  翌年8月,又有39头麋鹿从英国经上海运抵江苏省大丰市。麋鹿重新回到其野外祖先最后栖息的沿海滩涂。

  如今,麋鹿的生存状况如何?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郭耕在2016年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赵广利的采访中谈道:“30年过去了,重归故里的麋鹿野化成功,发展迅速,全国麋鹿已逾3000头,全球麋鹿总数也超过4000头,再无绝种之虞。”并认为这是国内外联手保护动物的成功范例。

  “我为这件事而骄傲,我和亲王亲手搭起了麋鹿回归的桥梁。”这是动人的回忆,是麋鹿的幸运,更是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佳话。

  担任驻英文化参赞近五年,周尔鎏先生不断见证历史、书写传奇。他曾建议太太王章丽用蓝印花布做成背心、长裙,在各个外交场合赢得交口称赞——其时,离开蓝印花布的流行还有数年光阴。这是一个对文化有着极敏锐感知力的外交官。我期待他记忆中更多闪光的片段来到我的笔下。因为,很多时候,他,“就是传奇”。

  (摘自《世纪》杂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环球
   第A24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5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6版:养生节专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养生节专版
   第A2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B01版:要闻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广告
搭起麋鹿回归的桥梁
试飞英雄
懂得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2搭起麋鹿回归的桥梁 2017-11-02 2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