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房颤中心主任、心脏介入中心副主任、电生理专科主任朱文青教授表示,房颤中心建设项目借鉴了国外先进房颤诊疗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房颤早期筛查、卒中精准预防、普及规范新技术、房颤综合管理等四大板块建设入手,旨在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血管健康防控战线,为广大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在70到80岁的人群中,上升至10%左右。在医学上,房颤的发病原因尚未查明,不能实现早期预防。但可以通过监测它的发生,进而对患者进行确诊和救治。现今治疗房颤的两大方向,一是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再就是介入手段。然而,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不能根治房颤的。假若药物治疗使用不当,既不能有效根除房颤,还会产生很多副作用。
介入治疗通过20年的实践,成为治疗房颤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射频消融术,通过该手段,医生完成一个房颤手术只需2小时,初期房颤治愈率在70%以上。朱文青教授介绍,导管射频消融术是目前理想的优选治疗方法。中山医院在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出房颤射频消融术整体优化解决方案。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射线量的摄入,构建绿色健康的手术体验。
朱文青教授强调,房颤诊疗的发展仅仅依靠一家医院之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通过医联体、分中心,以及与周边的社区联合起来的方式,更好地提升房颤管理的整体水平。 本报记者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