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康健园/健康养生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2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房颤规范治疗
构筑心血管防控战线
潘嘉毅
  作为脑卒中已明确的病因之一,房颤(即心房颤动)理应引起大众足够的重视。阻断房颤并发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抗凝治疗,但是如何指导病人进行有序的治疗,把握好度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抗凝不足容易形成血栓,如果抗凝过了就容易引起出血,所以,很有必要成立中国房颤介入培训示范中心,以规范管理房颤的治疗现状与诊疗技术发展。日前中山医院成立的示范中心是国内首批房颤介入诊疗技术培训示范基地之一,标志着中国房颤管理迈入新阶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房颤中心主任、心脏介入中心副主任、电生理专科主任朱文青教授表示,房颤中心建设项目借鉴了国外先进房颤诊疗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房颤早期筛查、卒中精准预防、普及规范新技术、房颤综合管理等四大板块建设入手,旨在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血管健康防控战线,为广大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在70到80岁的人群中,上升至10%左右。在医学上,房颤的发病原因尚未查明,不能实现早期预防。但可以通过监测它的发生,进而对患者进行确诊和救治。现今治疗房颤的两大方向,一是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再就是介入手段。然而,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不能根治房颤的。假若药物治疗使用不当,既不能有效根除房颤,还会产生很多副作用。

  介入治疗通过20年的实践,成为治疗房颤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射频消融术,通过该手段,医生完成一个房颤手术只需2小时,初期房颤治愈率在70%以上。朱文青教授介绍,导管射频消融术是目前理想的优选治疗方法。中山医院在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出房颤射频消融术整体优化解决方案。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射线量的摄入,构建绿色健康的手术体验。

  朱文青教授强调,房颤诊疗的发展仅仅依靠一家医院之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通过医联体、分中心,以及与周边的社区联合起来的方式,更好地提升房颤管理的整体水平。    本报记者 潘嘉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9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14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流感后期经典四方扶正祛邪
春节后再启航
房颤规范治疗 构筑心血管防控战线
小酌怡情莫贪杯
搓手泡脚 缓解甲减畏寒
血透通路新技术 维护患者生命线
新民晚报康健园/健康养生A23房颤规范治疗
构筑心血管防控战线
2018-02-26 2 2018年02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