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康健园/健康养生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2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透通路新技术
维护患者生命线
张岚
  56岁的刘先生因急性肾功能不全肌酐升高至700μmol/L,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就进行血透,而多年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导致患者自体血管条件很差,必须通过人工血管来建立血透通路,对于此类患者以往传统方法是先临时插管血透,同时行人工血管手术,等4-6周瘘管成熟后,方可血透,但是这种方法患者必须经历插管和手术的双重痛苦。而目前新型ACUSEAL人工血管,术后24小时即可开始血透,进行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使患者免受临时插管的痛苦,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尿毒症患者接受血透治疗前必须要建立一条血管通路,俗称“瘘管”。通过血管通路,将人体的血液运送至透析机,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后,将接近正常成分的血液送回体内。因此,血管通路被形象地称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如何建立并维护血管通路这一生命线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瘘管一旦投入使用,监测、维护与保养就成为重点。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监测与干预,力争减少血管狭窄、急性血栓、血管瘤样扩张等情况的发生,保证血管通路的畅通。如果血管通路出现闭塞,就只能重新设计和建立,难度也会逐渐加大。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血管通路突然闭塞的患者,这显然与缺乏有效的血管通路监测和管理有关。

  血透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管通路的功能,常见的血管通路狭窄的并发症,可以通过药物溶栓术、介入球囊扩张术、手术重建术等手段,尽可能恢复血管通路的畅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微创介入治疗,只需穿刺血管通路,在导丝引导下置入充气球囊,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整个操作简单,费时少,疗效好,避免手术创伤、避免插管透析。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在血透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方面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一系列诊疗规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适时干预往往只需局部处理而不需要整体通路的废弃,在挽救生命线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血管的损耗,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并降低医疗支出。

  张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9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14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流感后期经典四方扶正祛邪
春节后再启航
房颤规范治疗 构筑心血管防控战线
小酌怡情莫贪杯
搓手泡脚 缓解甲减畏寒
血透通路新技术 维护患者生命线
新民晚报康健园/健康养生A23血透通路新技术
维护患者生命线
2018-02-26 2 2018年02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