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接受血透治疗前必须要建立一条血管通路,俗称“瘘管”。通过血管通路,将人体的血液运送至透析机,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后,将接近正常成分的血液送回体内。因此,血管通路被形象地称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如何建立并维护血管通路这一生命线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瘘管一旦投入使用,监测、维护与保养就成为重点。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监测与干预,力争减少血管狭窄、急性血栓、血管瘤样扩张等情况的发生,保证血管通路的畅通。如果血管通路出现闭塞,就只能重新设计和建立,难度也会逐渐加大。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血管通路突然闭塞的患者,这显然与缺乏有效的血管通路监测和管理有关。
血透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管通路的功能,常见的血管通路狭窄的并发症,可以通过药物溶栓术、介入球囊扩张术、手术重建术等手段,尽可能恢复血管通路的畅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微创介入治疗,只需穿刺血管通路,在导丝引导下置入充气球囊,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整个操作简单,费时少,疗效好,避免手术创伤、避免插管透析。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在血透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方面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一系列诊疗规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适时干预往往只需局部处理而不需要整体通路的废弃,在挽救生命线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血管的损耗,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并降低医疗支出。
张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