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2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克服人才评价“三唯”倾向
纪玉
  纪玉

  人才评价看什么?不同类型的人才应有不同的标准。如果“一刀切”,用同一把标尺来衡量各有所长的人才,显然不利于实现人人尽展其才的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

  正如《指导意见》所说,当前,我国人才评价机制仍存在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比如,在科教等一些领域,“唯论文论英雄”的倾向就长期受到诟病。有些医生的临床能力受到患者和同行认可,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论文数量,难以获得晋升。甚至有医生表示,“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在高校、科研机构,晋升职称对论文的要求更高,在论文压力下,一些高校出现了教师不愿上讲台或在讲课时敷衍了事的现象。

  去年,《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要求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等文件也陆续出台。要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就要建立起更科学、更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

  《指导意见》提出要实行分类评价,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健全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并对一些重点领域的人才评价改革提出了要求。比如,对于科技人才,要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经费数量等与科技人才评价直接挂钩的做法,建立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结合各领域实际情况,让人才评价体系更科学合理、客观公正,优秀人才才会更多地脱颖而出,并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展现才能、获得成长,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财经新闻
   第A08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 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9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 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新民法谭
   第A20版:新民法谭
   第A21版:阳光天地(246期)
   第A2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旅游
   第A24版:旅游资讯
   第A25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广告
   第A26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广告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
诗画点缀围墙 宛若步入水乡
听取企业诉求 完善营商环境
克服人才评价“三唯”倾向
新民晚报要闻A02克服人才评价“三唯”倾向 2018-02-27 2 2018年0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