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上岗先培训
记者虽多次报道过法院智能诉讼服务平台,但“零距离”亲身体验还是头一遭。而要正式坐上平台坐席,先要接受法院的“正规军”培训。
上午,在位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3楼的12368平台,记者收到三大“法宝”:《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坐席操作指南:诉讼程序咨询——千问千答》《上海法院12368热线诉讼服务系统快速入门》手册及《热线坐席规范用语提示》。
上海高院立案庭副庭长、12368平台主任陈佳玉介绍,“12368不仅仅是一个热线电话,是一个集网站、电话、短信、微信、APP、窗口现场服务等多元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便民诉讼服务平台……”
“坐席员”初体验
下午1时30分,媒体代表们正式坐上了坐席员的座位。为了扶“菜鸟”们一程,法院为媒体代表配备了专业坐席员一起接听电话。记者看到,在坐席员席位上,左右各有一部电脑,一个是诉讼服务平台系统,用于记录接听电话,并及时制作成工单;另外一个则是内部的信息查询系统,碰到查询法官等要求,坐席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查找到相关信息,准确及时地给予回复。
1时30分刚过,服务平台的电话图标亮起。“我想联系青浦法院的某某法官,能帮我查到她的电话吗?”我按“带教老师”指点,一面核实当事人信息,一面在系统内输入案号等信息,系统内立即跳出该案目前承办人情况。进入法官查询页面,即可搜出法官的联系电话。由于在系统中查到的都是法官的办公室电话,有当事人反映电话打不通,坐席员征得对方同意后,记下来电人员的联系方式,通过工单发送给法官,法官应在一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
在记者接听的电话中,多数是查询案件立案情况、执行进展,还有法院法官联系方式的。
热线应接不暇
不接不知道,一接吓一跳。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没想到法院的服务电话如此“火爆”。据悉,12368平台开通以来,单人单日接听量最高达120个。除了一批“金牌坐席员”挑起“大梁”外,在服务平台,还有3名资深法官在后排“坐镇”,现场回答疑难问题,让老百姓第一时间获得权威准确的回答。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