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6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哪只耳朵好使
陈钰鹏
  陈钰鹏

  有人常常会给同事出这样的“妙招”:“如果你下次再想跟你的上司说关于你加工资的问题,千万要记住,向他的右耳灌输你的意思。”据说这样做,上司肯定会正确无误地听懂你的意思、会分析你的要求,因此答应你要求的可能性较大。几位意大利科学家做过三次相关的观察和实验,他们选择了噪声回旋的夜总会作为实验场地。第一次说话时,几乎有72%的听者是从右耳被灌入话语的,所以这些人都被准确地沟通了。第二次实验时,科学家们选中了160名客人,并在他们的身后轻声说了一句话,结果发现仍有58%的人客气地回过头来,有的递过烟来,有的不好意思地回答自己不吸烟,所以身边没有烟。但也有一部分人只是莫名其妙地回过头来而已,不知道说话者是什么意思。原来说话者是想跟前面的客人要一支烟吸。不管怎么说,科学家们也都是在这些客人右边说话的,不过说话的声音和清晰度较小。

  第三次实验有点不一样,科学家们要么对着客人的右耳说要抽一支烟,要么对着左耳说想抽一支烟。结果发现,从左耳听进去的客人所说的话基本上是答非所问。于是有人初步得出结论:我们通过右耳听到的声音首先由左半脑加工,而左半脑是掌管人的语言的。从此就流传着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加工资也好,求婚也罢,凡是你希望成功的话,不仅要在适当的时间说,而且需让听者的右耳听到。”

  问题似乎得到了解释,几十年来,人们相信,两只耳朵的听觉之所以有区别,是因为两个脑半球对声音的加工不一样造成的。现在美国科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提出了修正,认为左、右耳听觉不一样的根源在耳朵本身。人们早就知道,两个脑半球的中心对声音刺激的加工是有分工的,左半脑主要负责分析和加工语言及其他快速变化着的、所谓的“点击式信号”,右半脑则是加工较长的声音和音乐的,但这种区别不是因为脑半球的加工区别造成的,而是耳朵本身固有的。当我们听到声音时,我们耳中的耳毛小细胞会扩张和收缩,旨在放大振动。内部的耳毛细胞将振动传递给神经细胞并送至大脑,大脑对刺激进行加工分析,然后声振动又回到外耳,这种现象被称为“耳声发射”。

  科学家们曾经花了6年时间对3000多名新生儿的耳声发射进行了研究,测量并记录了两种声音,先是一系列的快速“点击声”,然后是持续的长音;发现左耳在强烈地放大像音乐一样的长音,右耳则对语言之类的快速声音反应特别敏感。研究表明,声刺激的加工开始于耳中,在到达大脑前就开始了。这一结果也可用来解释,为什么右耳重听的孩子在学校里碰到的问题大于左耳重听的儿童。

  在出生前,耳朵已经被如此设定好了:分成两种声音,同时被传送到“主管脑半球”。根据左右耳的听觉区别,可以理想地、有的放矢地治疗重听患者,使每一只耳朵都具备最佳功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文体汇
   第A07版:文体汇/聚焦
   第A08版:伏尔加之波
   第A09版:伏尔加之波
   第A10版:伏尔加之波
   第A11版:伏尔加之波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20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父亲节,带父亲看《父亲》
哪只耳朵好使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发现孩子的有趣世界
我与一条狗的交往
巧眼不如拙尺。
诗二首
“粽”说纷纭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8哪只耳朵好使 2018-06-17 2 2018年06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