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有一位叫艾思奇的哲学家,写了一本《大众哲学》。深入浅出,以大众最熟悉的日常生活故事和语言,让许多向往知识的中国青年登堂入室,走进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哲学殿堂。如今这个阅读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不少人听到“哲学”二字已经望而生畏。枯燥、乏味、艰涩,几乎已经成为人们对哲学的普遍印象。在我看来,世界杯倒是一部新时代的《大众哲学》。是书写在105米长68米宽绿茵上的《大众哲学》,是在不息奔跑中写完最后一章的《大众哲学》。
哲学教科书用了许多篇幅给我们讲述偶然与必然,有时听得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世界杯告诉我们,只有33万人口,从未打进世界杯决赛圈的冰岛队来到俄罗斯赛场,是“偶然”。一度被轻看为“最弱揭幕战”,结果大打出脚,而且,以掠过天空的极为漂亮的精确的弧线,酣畅淋漓5次将球送进网窝,北极熊骑着沙漠骆驼扬长绝尘而去。就在球评家们头头是道看好“伊朗难敌摩洛哥”的那一刻,摩洛哥伤停补时自摆乌龙。世界杯历来以制造偶然性吸引大众眼球。因为偶然性,多少绿茵豪杰仰天长叹:天亡我也!文艺作品讲情节,以悬念取胜。偶然性,就是悬念。
但世界杯的格局再怎么乱,再怎么小帆船掀翻大兵舰,再怎么偶然性层出不穷,最终看看大力神杯得主就会明白,除了偶然性,必然性与它如影相随,似乎在幕后扮演了终极杀手的角色。山不转水转,那座金光灿灿万众瞩目的大力神杯大都在巴西意大利德国阿根廷之间击鼓传花。神话就是神话,童话就是童话,现实主义就是现实主义。必然性由此从偶然性中脱颖而出。
1974年由足球旷世天才克鲁伊夫率领的荷兰队,用五胜一平的骄人战绩打进世界杯。全攻全守的橙色军团上演了像海潮般涨落席卷绿茵场的壮观情景。那是怎样的赏心悦目又回肠荡气!可惜,最后决战,飞翔的荷兰人倒在由另一位足球大师贝肯鲍尔领衔的德国队脚下。利剑刺不穿铁桶,长使英雄泪沾襟。那是几亿球迷泪珠纷飞的夜晚!我们已经不知道,在那一刻,必然和偶然已经浑成一体。赏心悦目的浪漫的美学输在了严谨的钢铁般的哲学面前。这就是足球,也就是哲学和人生。
期待俄罗斯世界杯的健儿们,奔跑吧!在绿茵场书写当下的《大众哲学》。不辜负我们熬得像小白兔一样的红眼睛,让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在兴味盎然的阅读中,更多明白人生明白世界。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