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星期天夜光杯/特稿
     
本版列表新闻
~~~——老照片记录下业已消逝的申城市民生活点滴
     
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抚今追昔 见证沧桑
——老照片记录下业已消逝的申城市民生活点滴
种楠
■ 1979年3月 上海市出租车公司新添了1295辆机动三轮出租车。它们行驶在大街小巷为民服务
■ 1981年3月 元宵节后,外埠农民纷纷进入上海打工。这批刚到上海的农民工正在四平路上休息
■ 1981年6月 上海街头涌现了许多卖花布料的小摊贩。这是市民在鞍山路边从摊贩手里选购花布料的场景
■ 1991年7月 五角场的旧貌正在悄悄改变着
■ 1983年7月 上海街头盛行“调房”风。为了上班方便,许多市民两厢情愿搬房子
■ 1990年3月 上海私人电话开放登记第一天,市民彻夜排队登记安装电话
■ 1988年8月 上海街头公交站没有候车亭,烈日下的乘客无奈地躲在电线杆斜影下遮阳
■ 1990年9月 上海鞍山一村居民每月排队付牛奶费,否则,按规定他们手头的指标就会“过期作废”
■ 1999年6月 上海最后一个公共给水站在原卢湾区摘牌
  ◆ 种楠 摄 / 文

  40年巨变,40年跨越。

  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犹如长江之水,滚滚东流。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始终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节奏相呼应,从而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无论重大历史事件的连续发生,还是百姓衣食住行的点滴变迁,我们捕捉到的这些珍贵的瞬间,都会让人回眸之余,感慨万千。

  4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上海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通宵排队申请安装电话,到智能手机不离手;从街头交换房屋,到高楼林立的新式居民小区;从排队付奶费,到物资富余、刷二维码付费;从给水站供水,到送进家门的桶装水;从卖零头花布,到随处可见的时装商店;从烈日下候车,到空调车遍布全市……

  这些镜头,记录着曾经从我们眼前消逝的点点滴滴,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带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些脑海中逐渐模糊的回忆,仿佛提醒着大家——镜头里的人,就是曾经的你、我、他。相信,看到这些凝聚着沧海桑田般巨大变化的照片,你会感到无比骄傲:我们,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也是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2018年终盘点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新闻·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09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18版:影视/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特稿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广告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广告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抚今追昔 见证沧桑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特稿A21抚今追昔 见证沧桑 2018-12-30 2 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