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时,73岁的周国兴走进13号线长清路站。他家住上钢七村,离车站仅一步之遥。新线首日开通,他一早就来探路。“这块大屏幕,老早在地铁站没看到过嘛。”12座新车站的自动售票机上方,统一新设了导乘大屏,显示线路、票价、首末班车时间等信息。
“线路图每个站名上方圆圈里的数字,对应从这里出发所需的票价。”听到站长沈洁的介绍,周国兴恍然大悟。沈洁补充说,当购票人数较多时,建议乘客学会用好导乘屏,提前规划线路,了解票价,缩短排队时间。
视线转向地下,周国兴又发现一个新细节——站内盲道的颜色也变了。为了方便低视力人群,新车站盲道的颜色与周边路面反差强烈;线路设计也更精细,从站厅到站台,都选择最佳线路,通往服务中心、无障碍闸机和电梯等重要地点,都有盲道直达。
关爱残障人士,是13号线一大亮点。上午10时,中科路站举行简短的启动仪式,10多位盲人受邀出席,体验便利的“地铁导盲”语音导航软件,还高唱一曲阿卡贝拉版《我的舞台》。主唱陈哲宇是个活泼的12岁男孩,表演前,他兴奋地与站内机器人聊起了天。中科路站配有两个智能问询机器人,能自如回答常见问询。“大家一个个来,它没法同时回答几个问题。”陈哲宇发现小伙伴们有些激动,争着提问,效果适得其反,赶紧提醒大家注意秩序。一旁的站内工作人员笑着提醒说:“请乘客有序排队,明确提出需求,加快询问速度。机器人可不是玩具,相当于站务员,千万别把它们‘玩坏’了。”
此外,13号线新车站的站台导向牌都新增了USB充电口。运营方提醒乘客,在人流短暂聚集的地铁站内充电,务必看管好手机,同时在真正急需时使用,善待有限的公共资源。 首席记者 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