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2月2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头换场
吴翼民
  文 / 吴翼民

  这会儿我正坐在剧场欣赏着一台业余群众文艺的折子戏专场演出。

  戏当然很好看,都是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了,在台上饰演着各个年龄的角色,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故事动人,唱腔动听,你完全可以忽略他们的年龄,但当一折戏演罢换场换景的时候,年龄陡然显现了——在“切光”后黑黢黢的台上,我忽然看到几个白点在移动,有对比度,很扎眼,定神看,原来那移动的白点是几位白发老人,是他们在换场、在搬动着布景和道具呢。我再细看,这几位老人其实我都认识,和我一样,是这个戏曲沙龙的家属。这时,我才记起,眼前的“白头换场”景象已经不是第一次,是他们主动请缨要了换场搬景这份差事的。

  国泰民安,寻常百姓丰衣足食之余就有了精神生活的需求,尤其是退休老人,纷纷俏起来、笑起来、跳起来……政府顺应百姓的需求,鼓励退休老人成立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沙龙,给予适量的经济补贴,戏曲票友组织便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了。我们这座城市光戏曲票友组织就达百余个。

  我妻子早年从事过专业戏曲演出,因剧团撤销已经“空仓”了三十余年,现在参加了其中一个,活动频繁,颇见声誉,我呢,就荣幸成了这个沙龙的家属。与我一样的家属者有好几十位,大多是男性,遂跟进跟出捧场捧“角儿”,以自己的太太闪亮登场为荣。

  初,戏曲沙龙没有兴起之际,老人们多半浸淫于麻将。曾有笑话说,某大妈搓麻将昏了头,半夜做梦摸着老伴的大脚趾,梦呓呼叫“好牌,一张白板!”好了,当大妈大爷一旦接触到戏曲,这才顿悟:“呀,原来身边还有比麻将好得多的物事呢。”

  戏曲真胜过麻将不知其几许,唱吧,唱得个五脏六腑经络血脉畅通无阻;演吧,得个手眼身段聪俊伶俐风流窈窕,然后就有了点儿明星范儿,拥有了一拨又一拨的粉丝。除了自己受用,也带动了家属们油然而升的自豪感。

  尤其是大妈们一旦登台,那些白头男家属们甭提有多兴奋荣耀,屁颠屁颠跟着,在场子外分发演出说明书,在场子里起劲鼓掌叫好,还端着个水杯、拿着个毛巾伺候着上下场的老伴,夏天打扇子,冬天送热水袋,终于觉得还不过瘾,想登台演个角色又搭不上边,就主动要了舞台换场的差事,如是就能合法在舞台的“耳朵”里近距离欣赏自己老婆的演出,这比什么都滋润可意呀,同时也能为沙龙的顺利演出尽上一份力。

  换场搬景不纯是体力活,也是蛮有讲究的技术活,布景和道具的摆放都得精准,并且是在黑灯瞎火中快速完成。这一点我有体会的,当年粉墨生涯时也兼干过,倘有差错便会影响舞台整体效果,甚而累及演员演出。

  记得有一次换场,硬景后的一个坡度垫物忘了摆放,幕已开,显见来不及,尚未撤离的布景师傅便跪趴在那里充当起了坡度,让演员在登坡度时踩着其背而上。这是我目睹的舞台实况,至今回忆清晰。当然这是极偶然的事儿,业余沙龙是不会出现的。但布景道具在换场时迅速摆放到位也是必须的,我的几位同道白头朋友在这方面却是中规中矩。你道什么原因?——老婆将登台亮相固然是要点,还有,他们退休前就是“武林高手”呢,譬如,有位白头朋友曾是解放军特种兵,还有一位白头朋友曾是机械工程师出身,眼下于漆黑中在舞台上换个场搬个景岂非小菜一碟?

  人生也如戏剧演出中的换场,不断变换着风景,变换着角色。不管什么年龄段,换场精准了,便是好角色,便有好风景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跨界/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广告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乐活年华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白头换场
“苏东坡”(中国画)
我的“变废为宝记”
报纸情怀
为“压岁书”点赞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晚晴风景A21白头换场 2019-02-23 2 2019年02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