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患者寄来的感谢信。上海群力草药店(上海群力中医门诊部)负责人藏勇军拿着这份信非常感动,“明天就是我们群力草药店创建95周年。今年,群力中医门诊部也将迎来创建20周年。我们一直坚持用‘草根’服务群众,在迈向百年老店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探索如何让群力在大健康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真心为民成传统
1924年,一位叫马恒永的草药“郎中”带着自己的妻子来到上海,在上海陈家浜(今成都北路791弄4号)的一隅开设了自己的一间草药铺——明济堂,这就是群力草药店的前身,当时是一家经营草药兼坐堂门诊的特色商店。上世纪六十年代,企业本着“群策群力,攻克顽症”的精神,取名“群力”。1970年,群力草药店迁至福建路广东路口,1997年金陵东路396号新址落成,群力继续保持着以坐堂医的形式服务于大众。1999年群力中医门诊部正式揭牌,成为了第一家由药店开设的中医门诊部,并于次年成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门诊部始终发扬“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的优良传统,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模范集体、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等先进称号。
群力中医门诊部继承了真心为民这一传统,为了方便周边较远的患者能当天来回,坚持每天早上七点半即开门营业。在患者的感谢信中提到最多的是“感谢医生耐心细致的诊疗、诚恳的态度”。95年风雨兼程,在“群力人”中间,涌现出了无数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优秀员工,他们秉承前辈遗志和老字号传统,在继承和发扬祖国中医药文化的道路上上下求索、克难奋进,为“群力”不断增光添彩。
根据用药剂量规律和每次处方的药帖数规律,“群力人”运用标准化分解、组合理论,以通用性强、使用频率高的数百种中草药为主体,将其定量化制成小包装,并标注药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家等信息,以七小包为一组合,制成中草药饮片定量小包装组合方案。“单味定量小包装”的实施,改变了“手抓戥称”的传统配方模式,深受患者欢迎。贮藏部每天吞吐草药12吨,严把质量关,为门诊的药品供应保驾护航;配方部则注重打造一支高技能的青年职工队伍。
老店焕发新活力
“众所周知,中医是越老越吃香,然而,我们门诊部医生的平均年龄只有46岁,一批40岁左右的中青年医师都有着不错的门诊量,甚至有不少忠实的‘粉丝’患者。”藏勇军表示,时光荏苒,薪火相传,这都和群力得天独厚的劳模传承以及对青年医师一整套完善的培养体制分不开。
群力中医门诊部从“明济堂”一路走来,积累了多种验方、秘方,并对各种特色草药的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编撰了《草药处方汇编》《上海群力草药店中草药鉴别和临床应用经验》《上海群力草药店特色草药与验方精选》《上海群力草药店中草药鉴别与验方精选》等专著。在藏勇军看来,在迈向百年老店的过程中,群力不仅要继续总结过去好的经验和做法,更要结合《“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助力上海的城市建设。
藏勇军介绍说:“群力中医门诊部几十年来坚持以中草药为特色治疗各种肿瘤,同时也为现代年轻人群提供亚健康调理,《内经》首篇即强调,要‘治未病’,让人不生病,其效益远远大于生病后再努力救治。因此,群力门诊部将依托我们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借助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相关医疗服务平台合作,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互联网健康服务平台,通过线上服务平台与线下门店相结合,不断提高大健康综合服务能力和效率。同时作为中医人,我们的心中也拥有一面中医的红旗,在这面红旗的指引下,中医人的自信心也愈发的高昂激扬。”
首席记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