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李克特量表的五分法,幸福指数分为五个等级,最高为5分,指数越接近5,幸福感越高。这项研究对不同群体的女性幸福指数进行了比较。
不同年龄的幸福指数无显著差异,但中年女性幸福感最低。18-30岁和31-40岁:4.20;41-55岁:4.14;56-60岁:4.22;61岁及以上:4.18。
不同婚姻状况的幸福指数有显著差异。3-7年、8-20年婚龄的幸福指数同为4.15,在已婚女性中幸福感较低(“十二五”女性幸福感的最低值出现在3年以下婚龄女性);3年以下的4.17;20年以上的最高,为4.20,说明成熟型婚姻能给女性带来更多幸福感。
收入与幸福指数呈正比
收入与幸福指数呈正比,个人月收入每增加一个等级,幸福指数提升0.03-0.04,增幅较小且均匀。但是家庭年收入不同的上海女性幸福指数有显著差异,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幸福指数的增幅在减少:5万元以下:4.08;5-20万:4.19;20-30万元:4.27;30万元以上:4.24,收入对幸福的影响效力在逐渐减弱。
这项课题从物质条件、精神生活、身心健康、家庭关系、社会环境、自我发展6个客观维度和1个主观评价维度,来研究上海女性的幸福水平。
调查者称,上海女性家庭关系幸福指数为4.32,在6个客观维度中最高。73%的女性认为幸福来源于家庭生活美满,认为幸福来源于收入高生活富裕的仅占13.2%。
46%的女性认为幸福来源于身心健康,仅次于排在第一位的“家庭生活美满”。除了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关注之外,家人的身心健康也成了女性最大的心愿。67.4%的女性期望丈夫身心健康,76.7%女性期望子女身心健康。
追求经济独立生活自主
大多数上海女性追求经济上独立、不啃老。希望父母、公婆提供经济支持的比例在所有可选项中最低,仅占6.9%和5.9%。上海女性在生活上追求自主,29.2%的女性希望父母不干预自己的生活,40.9%的女性希望公婆不干预自己的生活。
上海女性对家庭收支水平的满意度(3.56)高于个人(3.31);对个人收入不满意度(21.6%)高于家庭收入不满意度(12.9%)。可见,在家庭收入结构中,男性还是占主要地位。已婚女性中,近一半的女性(48.4%)负责家庭经济管理,女性主要承担着做家务(55.8%)、照顾子女生活(49.7%)、购买任务(37.2%)等家庭任务。其次是夫妻共管(35.9%),由丈夫负责的仅占8.9%,“AA制”占4.8%。
上海女性对社交关系的满意度较高,得分为4.10。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对大多数女性而言,最难处理的是婆媳关系(32.8%),接下来依次是“与领导的关系”(23.4%)、“邻里关系”(21.2%)、“亲子关系”(20.2%)、“与同事同学关系”(19.1%)、“夫妻关系”(12.1%)、“父母关系”(10.1%)。
育龄女性再生育意愿低
在已生育过的育龄女性(40岁以下)中,有87.3%不愿意再生育。调查发现,“年龄大”(31.1%)并不是影响再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经济压力大”(60.7%)和“养育成本高”(63.7%)是女性不愿再生二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