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为迎接建国30周年,上海玉石雕刻厂(现上海老凤祥玉石象牙雕刻有限公司)组织汪观清、萧海春、黄德荣、关盛春等40余位上海艺术家通力合作,历时一年多,创作完成了大型玉雕《万水千山》。玉雕采用辽宁青玉,色泽蟹青,玉质晶莹,重7.3吨,高2.6米,宽1.3米,以“瑞金告别”、“鏖战湘江”、“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巧袭金沙江”、“歃血为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会宁会师”等12大经典场景,再现了长征的历史画卷,同时也体现了上海玉雕高超的设计水平和雕刻技艺,“创造并保持着玉雕界多项第一的记录”。
《万水千山》曾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十余年,观众络绎不绝。如今,《万水千山》主要创作者之一、知名画家汪观清、萧海春等指出,他们和《万水千山》创作团队中还健在的几十位艺术家,都热切期盼玉雕能够再次尽快走出营区“深闺”,在开展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活动中,与普通市民见面。上海国防教育进修学院院长方敏大校等申城一批国防教育专家也认为,这对提高全民国防教育意识很有价值。
大家也给《万水千山》提出了“安置”建议方案,即在确保该玉雕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请本市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以“无偿租借”或其他合适的方式,将其陈列到一处公共展览场所,“新家”首选是中华艺术宫,其次是一大会址或二大会址,其他条件符合的美术馆、艺术馆等,也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