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也玩转机器人
认真耐心指挥机器人“行动”,屏息凝神调试机器人程序……这次参加“未来杯”学生机器人大赛的200多名学生来自全市63所高中和中职学校。大赛分为工程创新赛、类人机器人赛和积木机器人赛三个部分。经过激烈角逐,田家炳中学、松江二中和立达中学的学生团队分获三个单项比赛的一等奖。
田家炳中学带队老师李茂华说:比赛要求学生用电脑软件编程设计路线。“3分钟内学生既要快,又要稳定地操作机器人完成规定动作,着实有难度,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配合能力在比赛中都得到了飞快提升。”
据介绍,本次大赛采用WER赛制,即使零基础的学生也可以在2个月内入门参赛。为了让参赛教练员和选手更清楚地了解比赛规则、流程等,主办方曾于7月8日对报名学生进行免费培训。与传统机器人比赛不同,此次比赛更强调“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比赛项目由“预设项目任务”和“现场项目任务”组成,全靠学生自己在现场分析任务、创意方案、编程调试等,指导教师不得现场指导,真正实现了“比学生不比老师”的教育理念。此外,脱颖而出的学生团队有机会参与今年11月在沪举行的WER世界青年机器人锦标赛。
用心讲述中国故事
在国际化背景下,如今的高中生有不少出国交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是中国文化的讲述者、传播者。如何用英语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在“未来杯”机器人比赛激烈角逐的时候,“未来杯”英语演讲比赛的集训也同时开展,经过英语专业评委的海选,此次全市共有20名“准00后”高中生已进入决赛集训。
每个孩子都会透过自己的视角来讲述中国的变迁、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等,比如,上海培佳双语学校的陆昀铠同学想讲述改革开放后中国在衣食住行上的变化;上师大附属外国语大学季王娇娇同学则想用自己熟悉的古诗词来介绍当代哲理。决赛评委顾秋蓓教授说,如何更好地表达出来,可能就要发挥孩子们英语演讲的张力、讲故事的吸引力和与听众互动的活力。决赛将于10月22日举行,决赛选手将就古代中国文明智慧在当代社会治理的体现和运用角度各抒己见,并用时下流行的TED形式进行演讲,市民也可到中华艺术宫比赛现场参与旁听。
团市委副书记刘刚表示,上海高中生采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后,“未来杯”社会实践、机器人、微电影、英语演讲四项比赛相当于一个载体,锻炼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希望高中学生参与团组织的活动,不断成长,获得归属感”。
本报记者 马丹